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三資”監管架起和諧“廉政橋”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 張京峰 字號:【

  2011年,按照中央、市、區出臺的相關文件要求,北京市房山區對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面實施“三資”監管,2012年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六年來,房山區不斷加強“三資”監管體系建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推動“三資”監管工作。

  主要做法

  (一)構建農村“三資”監管體系。在全區23個鄉鎮成立了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服務中心,招聘了184名“三資”監管員,全部通過全區統一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區政府每年拿出460萬元作為崗位補貼,為監管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強農村“三資”監管制度建設。

  1. 制定文件,規范流程。印發了《房山區關于實施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委托監管工作的意見》等多項指導性文件,編制了村級“三資”監管工作流程。各村集體經濟組織均與鄉鎮簽訂了“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協議”。此外,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房山區村級報賬員工作規范》和《房山區村級報賬員工作手冊》,明確了村級報賬員的工作職責。

  2.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各鄉鎮建立經管、農業、土地、司法等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參加的農村集體“三資”委托監管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對于村集體提出的“三資”事項,通過召開聯席會議就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的工作,分級辦理,逐級審核,對于出現的情況和問題及時研究解決辦法。

  3. 實行監管事項定期報告制度。各鄉鎮“三資”監管服務中心每季度將資金收支、資產購入等情況上報鄉鎮黨委政府并反饋給村級組織。

  (三)建立“三章”管理機制。首先村集體經濟組織印章委托監管中心代為管理。其次村級所有經濟事項實行事前必須經鄉鎮“三資”監管中心審核或審批。審核或審批通過后,村集體召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會或成員大會進行民主決策。三是村集體所有經濟合同的簽訂實行“三章制”,即加蓋村經聯社印章、村委會印章和經聯社法人代表印章后,方可生效。規避了越權發包、低價發包、惡意串通等腐敗行為的發生,規范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權力運行。

  (四)創設經濟合同評級體系。針對農村經濟合同中的25項關鍵要素,房山區制定了農村經濟合同評價體系。通過評價、分析農村經濟合同的缺陷性程度,對原有的經濟合同提出不同的解決措施和方法。此外,還根據當前農村發展實際,對原農村使用的8類合同文本進行重新修訂,以區委、區政府兩辦文件形式印發。

  (五)定期開展業務培訓。每年區經管站都對184名“三資”監管員和經管科長進行年度業務培訓,新任“三資”監管員必須參加任職資格培訓并考試合格才能上崗。6年來,全區累計培訓“三資”監管工作人員2000余人次。除進行必要的業務素質、工作能力培訓外,還邀請區紀委和區檢察院領導對基層黨風廉政和反腐倡廉進行案例教學,監管員防范風險意識和整體素質顯著提升。

  (六)巧用動畫片宣傳“三資”監管。利用電視、網絡、報刊、會議、培訓等多種形式對“三資”監管工作進行宣傳。針對農村“三資”監管現狀,選取了村級在資產財務管理和土地發包中的20個重點環節,制作了村級集體經濟事項權力清單動畫宣傳片,使“三資”監管內容、程序和要求等一目了然。

  (七)實現農村“三資”網絡監管。依托北京市農經辦的村管系統設計開發了資金收支、資產購置、工程招標等六套審核軟件,利用手機終端進行審核村級經濟事項的功能,實現了“三資”數據電子化、智能分析實時化、電子留痕全程化和“三資”審批網絡化。通過“在線審計系統”實現了對村集體特定時期內財務收支、經濟責任等進行專項審計。通過村級資產及經濟合同清查,建立了村級資產及經濟合同的電子臺賬,實現了對村級資產及經濟合同的動態、實時監管。

  (八)加強對鄉鎮領導班子考核。“三資”監管工作列入區級對鄉鎮領導班子百分考核內容,大大提高了鄉鎮對“三資”監管工作的重視程度和開展工作的主動性。各鄉鎮也對所屬行政村落實監管制度和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績效等情況作為對各行政村及村干部年度綜合考核的重要依據。同時,強化對違反“三資”監管相關制度的責任追究,加大對違紀違法行為懲處力度。

  (九)實施社會審計監督。從2015年開始,房山區每年都聘請社會審計機構對鎮、村的“三資”監管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根據社會審計機構發現的“三資”監管業務內容、工作程序、資金資產處置以及合同發包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區經管站一方面加大制度建設力度,制定完善了一大批相關的制度文件和操作規范,同時,將具體問題的處理方式、方法作為全區培訓的重點,提高鄉鎮和村級組織的重視程度,規避類似問題重復發生;另一方面加大對鄉鎮的督查力度,要求各鄉鎮及時制定、上報整改方案并按期完成整改,確保所有問題都得到妥善處理。

  取得成效

  實踐證明,監管農村“三資”規范了村級經濟管理行為,推進了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截至目前,全區累計監管資金收支72.2萬筆,金額643.4億元,拒付不合理開支4827筆,金額2.25億元;監管資產處置2360筆,制止不合理土地發包及資產處置615筆;全程參與招投標98次。

  (一)規范了辦事程序,促進了村務公開。所有村集體經濟活動必須按照“三資”監管規定程序處理,不符合程序的將被退回,這種先審批后辦事的工作程序,保證了村級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準確性,在規范村級辦事程序的同時,還促進了村務公開的完善。

  (二)教育了基層干部,融洽了干群關系。通過強制性的辦事程序,規范了基層干部的辦事行為,影響了村干部的思維方式和辦事方法。“三資”監管達到了干部亮家底、群眾齊參與、管理更科學、決策講民主的目的,增強了基層干部的威信,融洽了干群關系。

  (三)維護了農村穩定,保護了基層干部。“三資”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有力地維護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自“三資”監管以來,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未發生因村級“三資”問題而引發的上訪案件。

  (作者單位:北京市房山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