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銀行貸款并非多多益善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周 嶸 字號:【

  近日,《瞭望》新聞周刊報道,重慶一葡萄種植大戶以500畝土地經營權向銀行抵押貸款,因資金鏈斷裂無法償還本息,銀行貸款成為呆壞賬。

  曾經,貸款難是新型經營主體面臨的最大問題,但隨著國家對農業加大投入,金融機構不斷開發針對農村農業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的新型經營主體依靠信用、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等方式取得了夢寐以求的銀行貸款。但在一些地方,個別新型經營主體對銀行貸款來者不拒,多多益善,這樣做實有極大隱患。

  預期收益出現偏差

  記者觀察到,從5年前開始,重慶市葡萄產業就開始快速膨脹,葡萄種植面積急劇膨脹,僅璧山區大興鎮周邊就有30多個葡萄園,大部分都是外地來投資的老板。去年葡萄上市季,本地產的葡萄價格出現大面積下滑,連往年葡萄剛上市和快收尾時價格“兩頭翹”的現象都沒有出現。前述的葡萄種植大戶對葡萄收益的預期是5年前的經驗,借貸時只顧考慮擴大種植規模,沒有看到整個地區種植規模都在擴大。盲目上項目,擴規模,對預期收益的判斷出現了偏差,大戶還不上貸款也就成了必然結果。

  從事農業經營,尤其是從事初級農產品生產,受市場風險影響極大。葡萄專家、西南大學尹克林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部分種植戶都只看到了葡萄豐收時的高價,但最后期望值落空造成滯銷。”農業生產的巨大不確定性帶來的是極大的經營風險,對新型經營主體的經營管理能力、市場預判能力、資金周轉率都有著更高要求。

  貸款隱性成本較高

  對于新型經營主體而言,除了對預期收益率的預判要盡量準確,對貸款成本的核算也要更加準確。

  貸款成本有別于貸款利息。目前大多數新型經營主體取得銀行貸款的手段是擔保貸款,除了正常銀行貸款利息,擔保費也應算作貸款成本。由于新型經營主體可抵押的反擔保物數量少、價值低、難評估、難執行,審貸通過后大多實行信用貸款。擔保公司為了安全審慎,大多要求新型經營主體交納合同公證費、財產評估費、貸款保證金甚至代償訴訟費。

  記者了解到,吉林省靖宇縣某種植專業合作社貸款80萬元,交納三年擔保手續費1.2萬元,保證金12.8萬元,評估費、公證費及訴訟費0.5萬元,共計14.5萬元,加上貸款年利率9.84%,合作社年實際貸款成本約為12.56%,如果沒有國家財政補貼的2.5%擔保費率,合作社貸款成本高達15.06%,比單純計算銀行貸款利息高出近6個百分點。

  記者在重慶、河南等地發現,銀行通常要求種植大戶先投入配套資金啟動項目,一些種植大戶為了撬動銀行貸款,通常會不同程度地借高利貸解決前期資金投入問題。高利貸平均月息7厘-2分不等,比銀行貸款利息高出不少。不少種糧大戶反映,近年來,種糧1畝地才賺一兩百元,有時收成不好,甚至連借款本息都還不起。

  負債經營有利有弊

  負債經營,是一個企業財務管理術語,它有多重含義,并不僅僅指資金周轉不靈時向銀行或社會借貸融資,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利用預期經營收益率高于借貸利率的基本假設,實現借助外部融資,撬動經營規模和經營收益的成倍數增長,這就是為什么負債經營又被稱為財務杠桿的原因,資金使用效率高于融資成本,財務杠桿發揮作用。負債經營也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借雞生蛋”,到期后還了雞,但是留下了蛋。

  但是負債經營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果對預期經營收益率出現了誤判,最終資金使用效率達不到預期,負債和利息就成了負擔,財務杠桿就成了財務陷阱。

  準確估量自身經營盈利能力

  負債經營是把雙刃劍。該不該向銀行貸款,貸多貸少,這些都取決于新型經營主體的投資項目情況、資金使用情況、未來市場情況等,簡而言之,取決于新型經營主體對自身經營、盈利能力的準確研判。

  曾有媒體報道,重慶永川區朱沱鎮農民梁自然從2009年起轉包1萬多畝土地種糧,每年向銀行融資額都在1000萬元以上。由于超過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種糧3年多,獲利甚少。他天天為錢發愁,一半以上精力用在跑銀行“借新債還舊債”上。2012年,由于種糧資金鏈斷裂,導致破產,流轉土地不少已經荒蕪。

  當前不少新型經營主體的經營計劃不精細、不科學,帶頭人文化水平低、管理能力弱。項目建設缺乏充分調研論證,貸款額度缺乏精打細算,還款計劃心中無數,對貸款數額模糊不清,貸款多少隨意性較強,幅度相差很大。貸款之前,準確估量自身的經營能力,很有必要。

  新型經營主體的盈利能力是關鍵,盈利能力越強,其融資能力和償債能力越強,抗風險能力就越強。準確判斷自身的“造血功能”是貸款前必須要做的一項功課。無論市場預期再好,能真正掙到手的錢才是自己的利潤。

  記者了解到,在重慶,很多人都看到了葡萄豐收時的高價,一般來說,扣除成本后,重慶本地產的葡萄上市平均利潤空間為10多元/斤,但對于本地種植戶,這筆利潤卻是“空中樓閣”,由于重慶本地葡萄成熟期都在6月中旬以后,云南等地的早熟葡萄早已搶占了市場。拿掙不到手的利潤作為自己的盈利預期,這是不少葡萄種植大戶犯下的大忌。

  農業規模經營風險大,新型經營主體還是應以穩健為主,負債經營可以嘗試,但切忌盲目舉債“賭”市場。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