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中央提出的要求,根據中央部署,用3年左右時間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筆者認為,要搞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把集體資產的歸屬、性質界定清楚,把資產價值登記準確,有五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準確把握。
一、準確把握集體經濟組織機構的清理
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在集體經濟組織基礎上開展的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是對集體經濟組織集體所有的集體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清理核實,為此,開展集體經濟組織機構的清理,是搞好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的基礎,是開展資產清理的前提。
在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一般情況下,由村民委員會代替村集體經濟組織行使集體經濟經營管理職能,合作社代替社級集體經濟組織行使集體經濟經營管理職能。一個行政村就是一個村集體經濟組織,一個社就是一個社級集體經濟組織。但是由于前些年部分地方搞了合村并社,有可能是2個或3個行政村合并為一個中心村,2-3個合作社合并為一個社。部分中心村國家民政部門是沒有出具文件認定的,但是在統計報表、上報部分資料材料時,有的又是按中心村進行統計上報的。在財務管理上,也有按中心村建賬核算的,也有按原建制行政村建賬核算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有按照國家民政部門認定的行政村作為一個村、一個社集體經濟組織登記頒證的,也有按照國土部門集體土地確權登記認定的村社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登記頒證的。這次股改,在開展資產清理前,不將村(社)集體經濟組織劃分準確,就可能出現有的按一個中心村作為一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有的按一個行政村一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有可能按村合作社作為一個社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有可能按照一個合并社作為一個社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如不作統一規定,一個鄉鎮、一個縣可能會出現多種多樣的認定形式。為此,在開展清產核資前,必須先把村(社區)、社集體經濟組織機構名稱、地域范圍、人口數量、耕地面積、負責人姓名等界定清楚后,才能進行。
二、準確把握集體資產產權歸屬的界定
集體經濟組織資金、資產、資源根據“誰出資誰所有、誰轄區誰所有、不重不漏不錯”的原則,分不同的村級、社級集體經濟組織所有進行清理核實登記造冊。一般來說村、社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在誰的地域內歸誰所有,誰出資構建歸誰所有。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況,需要特殊處理。一是由2個及以上集體經濟組織共同出資構建的資產,如2-3個合作社共同出資修建的機電提灌站;二是由2-3個行政村合并后以中心村名義構建的資產,如以中心村為單位修建的村辦公室;三是跨合作社、跨行政村甚至跨鄉鎮建制構建的資產,如為方便本村村民出行,本村村民出資在外村修建了一段水泥路,按照地域范圍不應該登記為本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但是按誰出資歸誰所有的話,則應該登記為本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如不劃分清楚,就無法登記造冊;四是租用土地上構建的資產,租用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等如何登記;五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享受國家投資形成資產,是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有還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六是爭議資產所有權歸屬問題,如個別地方集體資產、資源所有權是屬于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還是村民委員會下轄區內某些社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爭議未解決前,無法開展登記。全省、全市(縣)應該有一個統一的爭議解決辦法,確保資產產權歸屬準確無誤。
三、準確把握好資產性質的界定
根據中央部署,本次股改明確要求:原則上只對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資產進行產權改革,部分地方也可以將資源性資產一同納入進行改革,但是非經營性資產只登記,不納入股改范圍,為此,正確劃分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就顯得十分重要。對于既可以當作經營性資產也可以當作非經營性資產如何登記;現階段屬于資源性資產的,過段時間后,可能成為經營性資產的如何登記,現階段屬于非經營性資產,過段時間又成為經營性資產的如何登記。如果不劃分清楚,就無法對集體資產進行量化,也無法進行下步的折股到人到戶。
四、準確把握資產價值及資源面積的登記
集體資產登記的價值及集體資源登記的面積是今后集體資產資源開展統一經營、聯合經營或入股、對外投資等價值的真實記錄,是今后集體經濟組織經營集體資產資源保值增值考核及資產處置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也是集體經濟組織經營集體資產資源如聯合經營、入股、對外投資等保底分紅的重要依據。
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價值登記原則上有賬面價值的按照賬面價值進行登記,沒有賬面價值或賬面價值與市場預估價值嚴重背離的,可以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價值重估。但是一些特殊情況也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是由2個及以上集體經濟組織共同出資構建的資產,如2-3個合作社共同出資修建的機電提灌站,各個社級集體經濟組織登記價值如何分割;二是2-3個行政村合并后,以中心村名義爭取上級撥款構建的村辦公室資產登記問題;三是由本社(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出資,跨合作社、跨行政村、甚至跨鄉鎮建制構建的資產,如為本村村民出資在外村修建水泥路,形成的非經營性資產登記問題;四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享受國家投資形成資產的登記價值問題等等。如果處理得當,清產核資工作開展就順利,社會就穩定,如處理不當,將嚴重影響清產核資工作進度,甚至可能引發社會矛盾,影響農村社會穩定。
五、充分發揮群眾參與、民主決策的重要作用
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工作組織機構如何建立、清產核資工作如何開展,資產價值如何分割,是否開展資產價值評估,資產性質如何確定,涉及爭議如何解決,以及清理方案的制定、哪些群眾代表參與,清理結果公示、清理結果的審核等,都必須通過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共同參與,民主決策,充分發揮農民民主議事制度,把選擇權交給農民,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真正讓農民成為改革的參與者和決策者。
總之,清產核資就是把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資產資源歸屬界定明確,把資產價值和資產性質登記準確,確保不重不漏不錯,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集體資產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
(作者單位:四川省射洪縣農業局農經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