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財務公開是農民群眾評判農村黨風政風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目前,各地財務公開工作的勢頭是好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動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但以公開的目標來衡量,仍然存在不夠規范的地方。
簡而言之,這種不規范主要就是“重形式、輕實效”。也就是說財務公開出來了,但村民只能看得見,但看不明了,更看不懂,存在著“該公開的不公開、公開了的不及時、公開了的不真實、公開了的看不懂”等問題。一是公開內容不夠深。公布內容籠統、不具體,只公開收支總賬,不公開明細賬。表面事項公開多,深層次問題公開少,只公開幾個大數據,不公開具體收入項目。尤其是業務往來中發生的支出,往往塞在“其他支出”賬戶中不作深入公開。二是公開內容不夠全。公開一部分,不公開全部。對村組干部的工資、獎金、村級辦公經費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一筆帶過,不做具體公開,對基建工程項目結算、招待費開支等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公開不詳細。三是公開內容不夠真。公開的賬目不夠詳實,村民只能了解財務收支的大概情況和集體經濟的一般狀況,更有部分村多年都未進行過村財清理,使群眾難以詳細了解,不利于監督。
財務公開是一個老話題了,但現在強調的是要“通俗易懂”,就是能讓農民看得清、聽得懂的財務公開,而不是僅僅亮出專業的財務會計報告,否則,在普通村民的眼中,這只能是“天書”,這樣的公開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
為避免財務公開的形式化,應當統一規定村級財務公開的內容、時間、程序和形式,特別要注重財務公開內容的分類及細化,使老百姓真正能夠看得懂。既公開財務總賬,也逐筆公開明細賬;既公開規定的內容,也對村民關心的其他事項實行“點題公開”,改變以往存在的“霧里看花”、“模糊公開”、“籠統公開”、“一攬子公開”現象,使不同文化程度的農民都能一目了然,清楚知曉村集體收入的具體來源和開支去向,從而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有效改善黨群干群關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