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民管+網管”村財管理再升級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 汪順來 字號:【

  農村集體財務管理一直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為進一步強化財務管理和財務監督機制,浙江省桐廬縣桐君街道推行“村賬民管,網銀支付”制度,有效克服了目前實行“村賬街管”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及突出問題,在促進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制度化、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推進農村基層廉政建設、改善黨風政風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村賬民管”真正為民

  “村賬民管”制度就是通過擴大村監會成員規模,吸收更多民主監督人員來參與村級財務的民主理財、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使村級財務活動更加透明、公開。

  其具體做法為:一是在村監會成員基礎上公開充實各方面具有一定技能的民主監督人員,充實后的民主監督人員一般由9人左右組成(包括村監會成員),日常監督工作由村監會主任主持。二是明確民主監督的主要內容包括:逐筆審核財務票據和賬目;審核集體資金流向,盤點現金、存款;監督集體資產管理,債權債務的結算及經濟合同簽訂、兌現情況;村集體土地征用征收資金使用、工程項目招投標;財務公開情況;村民關注的其他財務事項。三是公開民主監督程序。每月初設立一天作為固定日,由村監會主任召集全體民主監督人員,對本期財務收支等事項逐筆進行監督審核。對有異議的,村財務負責人要逐筆解釋,解釋后仍有不同意見的,可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并做好記錄;審核后的財務憑證,由村報賬員按規定結報給街道“三資”管理中心。中心對已經民主監督人員審核,但不符合“三資”管理制度要求的財務憑證有權拒絕入賬。四是公開民主監督結果。民主監督人員可直接向街道“三資”管理中心反映有關財務管理及財務公開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受理村民的意見建議,及時向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反映村民對村務、財務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定期向村民(股東)代表會議報告民主監督情況,負責對有疑問的村民解釋相關問題。

  通過實施“村賬民管”制度,可以有效克服目前“村賬街管”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及不足。首先是讓農民群眾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村集體財務活動,切實增強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倡導“自己的家園自己管”的風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其次是杜絕“賬實不符”現象。“村賬街管”街道中心會計往往一人身兼數村會計,不了解村全面實際情況,以前只按票據分類、整理記賬,造成賬實不符現象較為嚴重。“村賬民管”后,增加了熟悉了解本村集體經濟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的人員參與,對事件真實性全過程進行監督,可有效解決賬實不符問題。再次是充實具備一定財務管理專業知識人員到“村賬民管”隊伍,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對村級財務管理提出更多的合理化建議和方案,強化財務管理職能。

  二、“網銀支付”陽光支出

  如果說實行“村賬民管”暢通了村民真正參與村里財務管理的路徑,而網銀支付則是斷絕了現金腐敗的途徑。桐廬縣某村報賬員利用職務之便,在協助街道管理村集體土地補償資金過程中,通過涂改憑證、虛構發放對象、虛增征地面積等方式,共套取土地征用補償費127.68萬元,就是鉆現金支付的空子作案的典型案例。

  網銀支付應用于村級財務就是要求各村建立網銀支付系統,由村報賬員在銀行系統上填寫匯款單據并提交,經街道“三資”管理中心會計審核后發放,是一種新型的“互聯網+”支付模式。

  傳統的村財支付模式,大小金額的款項均通過現金進行支付,特別是在工程款、征地拆遷補償款等數額較大的款項支付過程中,村報賬員因款項未能在一天內完成支付,導致自身手中存有大量現金,且產生庫存“隨人走”的現象,給村級資金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和風險。與此同時,代領冒領截留現象一直難以杜絕。

  街道村財實行“網銀支付”后,得到了各方的好評。一是支付更快捷更方便。村報賬員可隨時在村委“村級財務網銀專用電腦”前填寫和提交支付匯款憑證,不受時間限制,不用跑街道跑銀行,足不出戶就能實現資金支付,減輕了工作量。二是資金更安全。資金都存放在銀行,基本沒有現金流通環節,現金支付業務幾乎為零,實現庫存現金管理“零”風險。三是資金管理更規范。采取“一對一”定向支付,每筆支出都能及時安全地到達村民賬戶中,且可逐筆查詢。四是資金盤庫更清晰。避免了以往現金庫存盤點,只需核對銀行余額就行,資金盤庫變得更加簡潔、清晰。

  (作者單位:浙江省桐廬縣桐君街道辦事處)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