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結婚,本來俺們老兩口還在為找婚車這事發愁。現在可好了,村里紅白理事會規定結婚用車不能超過9輛,咱老百姓既不用打腫臉充胖子,也不會覺得沒面子。”說起兒子熱鬧又節儉的婚禮,河北石家莊市藁城區增村鎮楊馬村村民楊榮江打心眼兒里高興。
在承德寬城滿族自治縣人均年收入14000元的后莊村,過去白事上攀比之風嚴重。村里成立白事理事會后,明確規定喪事期間,只需準備白菜、蘿卜、酸菜、豆腐等“四大碗”。“以前講排場,雞、魚、肘子樣樣俱全,弄得大家精疲力盡。‘四大碗’雖然清淡,但大家吃得香。”鄧麗榮干了二十多年幫廚,感觸特別深。
“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磁縣磁州鎮滏陽社區黨支部書記宋海彬說,建立了紅白理事會,既規范管理,群眾又不用盲目攀比。該社區成員杜月花對此感受深刻,2012年,兒子結婚時花費近兩萬元;2014年給孫子過滿月時,在紅白理事會指導下,桌數差不多,但只花了7000元。
“治理婚喪陋習,關鍵在于讓群眾內心認可。”磁縣文明辦主任程金秀說,目前,磁縣258個村全部建立了紅白理事會,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覺抵制陳規陋習。
治理農村紅白事不能一刀切。魏縣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網絡格局,成立農村紅白事治理辦公室,在全縣成立570多個紅白理事會。在辦理宴席用煙、用酒和飯菜標準上,縣里只拿出指導標準,由鄉村在不突破指導標準上限的前提下,以“鄉規民約、村規民約”的形式制定各村辦理標準。在村紅白理事會的直接參與管理下,幫助村民辦理紅白事。
(來源:《光明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