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畈村位于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鎮的西北面,距千島湖鎮3公里,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也是淳安縣唯一的“全國文明村”。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村,總人口1890人,黨員110人,耕地面積834畝,園地面積5414畝,林地面積11143畝,有枇杷、柑桔等水果面積4229畝。在村“兩委”干部黨員的帶領下,全村所有的土地都種植了白沙枇杷,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一直萎靡不前。
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多次召開會議,研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事宜,最終走出了發展農業產業化、鄉村休閑采摘游、物業樓出租、土地流轉、盤活資產的增收路子,201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2.65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8.71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5704元。
具體措施
1. 抓黨建,建隊伍。這幾年,茂畈村發展迅速,關鍵在于選出了一個好的班子。2014年村“兩委”換屆后,茂畈村80%的“兩委”成員是80后,是從經濟發達地區打拼歸來,是一支富有朝氣、奮發有為、廉潔自律和懂經濟、會經營、善管理的村干部隊伍。2014年借助新農村建設,在茂畈村中心村建設中,規劃審批了新建茂畈物業樓項目,建造了240平方米的一樓店面和360平方米的村級物業樓。2016年通過出租5間店面營業房收入3萬元,2016年12月通過招商引資將360平方米的物業樓出租給有機茶葉制茶公司,每年出租收入2.5萬元。
2. 抓優勢,做特色。茂畈村離千島湖鎮只有3公里,具有種植枇杷、柑桔等優勢。因此加快土地流轉,發展以白沙枇杷為主的水果產業。同時,通過引導盤活現有的土地資源,向提高山林、土地、水果等產業服務要效益。一是提升資源創收加快推進土地流轉,首先將各家各戶耕地統一到村集體形成較大規模,接著村集體通過農業產業政策,完善設施然后統一對外招商轉包,為村集體創收達200元/畝。二是依托特色創收,村集體成立果蔬專業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枇杷,既幫助農戶解決“賣難”問題,又為村集體創收1萬元。三是強化培訓,抓住有利時機,強化枇杷套袋、病蟲害防治、修剪、高枝嫁接的培訓,為果農有償服務,通過服務為村集體經濟創收。
3. 抓建設,強根基。2013年,茂畈村是千島湖鎮11個省級薄弱村之一,鎮黨委、政府按照“四個統一”,即:統一整合資金、統一規劃建設、統一招商承租、統一分配收入辦法。整合茂畈村30萬元的薄弱村扶持資金,用于鎮村聯合建設石材加工市場,給茂畈村分配一間40平方米的店面,一間3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和110平方米的石材加工倉庫,由鎮里統一招商出租,從2016年起每年可為村增加經營性收入3萬元。其次加強對村集體的吳氏宗祠、汪氏宗祠、方氏宗祠的修繕保護,重點開發以服務村民舉辦紅白喜事服務和開發汪宅特色的農家游、采摘游配套的“臉盤菜”為主的農家樂經營做準備,預計此項收入可達5萬元左右。
4. 抓管理保發展。茂畈村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過程中,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工作運行機制,凡涉及村級重大事項,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按照“五票制”程序認真研究決定,先經過村“兩委”分別商議,召開村兩委聯席會議討論,最后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形成決議后,方可組織實施,從制度上保證了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茂畈村探索建立村級工作運行機制,保證決策講程序,干事按規矩,處事講和諧,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機制保障。
經驗啟示
1. 要有一個好的發展思路。發展集體經濟,關鍵要找準本村發展優勢,選準發展思路。薄弱村更是如此。茂畈村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從本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土地、交通、人文種植的優勢,探索確立了發展特色農業服務、物業樓出租、反租倒包、土地流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總體思路,實踐證明,茂畈村的發展思路既符合村情、民情,又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為集體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 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群眾工作方法,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參與,這就需要通過認真扎實的群眾工作來凝聚人心,整合力量。茂畈村在建設特色農業過程中,通過村干部、黨員挨家挨戶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村民立足全村經濟發展的大局,為村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3. 要有一個好的班子。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要有一個好的“兩委”班子,這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基本保證。茂畈村2014年換屆后,班子呈現年輕化、知識化態勢,“兩委”班子成員廉潔務實,精誠團結,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供堅強的人力保證。
4. 要有一個好的監督機制。嚴格按照《村級組織議事規則》,村級事務實行集體商議、民主決策。重大事務決策按照“五議兩公開、五票制”的要求,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完善村規民約,全面實行“三務公開”制度。及時向黨員群眾公布黨內的有關事項,村級財務按規定每季每月逐筆逐事明細公開,村務監督委員會、村級民主評議財務小組對村務、財務進行事先審核再支付實施。
(作者單位: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鎮農經管理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