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確保農戶能分享到集體資產的收益,調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上級要求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運營機制。筆者所在地區按要求及時行動起來,每個鄉鎮選取了一個試點村,按照制定的實施方案逐步穩妥地完成了改革試點任務。在股改過程中及股改完成后有關的賬務處理現簡要概述如下。
一、在確定的股改基準日前,應當編制清產核資前的“資產負債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
搞好清產核資、摸清集體家底是農村集體產權股改的基礎,承擔改革任務的村要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依據賬簿記錄、編制清產核資前的“資產負債表”,準確計算已經實現的收益、計算填寫“收益及收益分配表”。
二、在確定的股改基準日后,應當根據清產核資的結果調整賬簿記錄
改革村要參照賬簿記錄,根據實存情況,對貨幣資金、固定資產等實物資產、債權債務以及各種未實行家庭承包到戶的集體土地、四荒地等資源性資產進行全面清查,認真填寫《資產、資源清查情況登記表》。資產的盤盈、盤虧和債權、債務的核銷以及資產重估等經過村集體研究、成員或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并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后,按以下辦法調整有關賬簿記錄。
1. 盤盈、盤虧實物資產及公益資產。盤盈時,借記“固定資產”、“林木資產”等,貸記“其他收入—資產盤盈收入”、“公積公益金”;盤虧時,借記“其他支出—資產盤虧及損失”、“累計折舊”,貸記“固定資產”、“林木資產”等。
【例1】馮家湖村在股權改革清產核資時,村內兩臺拖拉機是由縣幫扶單位直接援助的,當時村集體沒有納入集體賬務核算,現經評估價值為180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拖拉機
180 000
貸:公積公益金 180 000
2. 核銷無法收回的債權。借記“其他支出—壞賬損失”,貸記“應收款”、“內部往來”等。
【例2】馮家湖村在進行清產核資時,清查出以往收取土地承包費時的賬面欠賬6200元,欠賬人已年老體弱無支付能力,經履行民主決定、上級審批手續后決定予以核銷。
借:其他支出—壞賬損失
6 200
貸:內部往來
— 張××3 200
— 李××3 000
3. 核銷不用歸還的債務。借記“短期借款”、“內部往來”等,貸記“其他收入—其他”。
4. 對于價值不確定或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差別較大的資產,可由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對實物資產進行價值評估,評估價值高于賬面價值時:借記“固定資產”、“庫存物資”等,貸記“公積公益金”;評估價值低于賬面價值時:借記“公積公益金”,貸記“固定資產”、“庫存物資”等。
三、根據股權改革方案量化股權
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后,以賬簿中記載的資本、公積公益金等金額為限,將集體凈資產按比例以股權的方式量化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個人股),并留取5%的機動股,用于以后股東的增加或退出。
1. 將所有者權益類賬戶余額轉“資本—待處理權益”。借記“資本”、“公積金”、“公益金”、“收益分配—未分配收益”,貸記“資本—待處理權益”。
【例3】馮家湖村根據調整賬簿后的“資產負債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做會計分錄如下:
借:資本 810 000
公積公益金 540 000
貸:資本—待處理權益
1 350 000
2. 依據《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量化方案》進行資產量化。借記“資本—待處理權益”,貸記“資本—機動股”、“資本—個人股”;同時,將每個股東的量化金額與份額在“資本(股金)明細賬、資源股臺賬”中記載清楚。
【例4】承上例,該村進行股權量化的凈資產總額為1350000元,每股票面金額為1元,共1350000股,留取5%的機動股68000股,參與股份制改革的成員共有1282人,每人可分1000股,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資本—待處理權益
1 350 000
貸:資本—個人股1 282 000
資本—機動股 6 8000
同時,該村還有未實行家庭承包到戶的集體土地135畝,確定每股面積為0.1畝,共1350股,留取機動股68股,剩余1282股每個成員1股,記入股權改革資源股臺賬。
四、股份增減時的調整處理
1. 股東喪失成員資格退股時,借記“資本—個人股”,貸記“資本—機動股”。
2. 成員取得股東資格增股時,借記“資本—機動股”,貸記“資本—個人股”。
五、股東分紅時的賬務處理
計算股東應得的紅利時:借記“收益分配—股東分配”,貸記“內部往來—應付股東紅利”;發放紅利時:借記“內部往來—應付股東紅利”,貸記“現金”、“銀行存款”等。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南縣青駝鎮財經服務中心)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