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業產業化方面的專項資金投入,由于產業化項目資金來源渠道多,管理不統一,加上地方保護主義和一些經辦人員的素質不高等原因,檢查暴露出農業產業化項目資金在籌集、使用和管理中的問題較多,需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據調查,當前一些項目單位在項目管理上主要存在五類問題。
一是項目申報造假,把關不嚴,騙取補助。某縣2014年至2016年產業化經營獲財政補助的10個項目中大部分涉嫌申報材料造假。主要是由于這些補助資金在少數單位和個人眼里成了不拿白不拿的“唐僧肉”,加之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監管部門嚴重失職,導致不符合申報條件的單位能申報立項,從而騙取、套取財政補貼資金。如某生態農莊有限公司,為了申報白蝦養殖基地改擴建項目資金,借用一水產專業合作社營業執照,并出具承諾,承諾因農發項目申報需要,臨時借用營業執照,在借用期間發生的一切費用債權債務由生態農莊有限公司承擔。經初查除營業執照借用外,其他申報材料如:單位公章、審計報告、結對幫扶證明材料也是虛假的,實質上是包裝項目,本身不具備項目申報條件,然后通過縣有關部門層層審核上報,獲得補貼資金130萬元。
二是項目配套資金不到位。國家安排的各類農業項目資金,往往需要各級地方政府給予一定的配套資金,但項目實際建設中,地方政府由于受財力等因素的影響,不能給予相應的配套資金,一般采取先借給項目單位一部分資金,等到上級專項資金到位后再收回,這樣影響了項目完整實施。
三是項目實施不到位。某縣一農產品專業合作社2014年實施的2000只純種本地山羊繁育基地擴建項目,財政補貼資金100萬元,經實地核查,該養羊場2014年底已不存在,目前已變成了養雞場。某獺兔專業合作社2014年實施的年出欄150萬只獺兔養殖基地擴建項目,財政補貼資金100萬元,經實地核查,該項目實際不到1萬只獺兔養殖規模。某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2014年實施的1800噸四青作物加工擴建項目,根據實施方案,該項目竣工投產后,銷售額達1980萬元,實際地稅申報表中2014年、2015年度收入均不足200萬元,未達到預期經濟效益。
四是項目檢查驗收不到位。項目實施結束后,驗收時往往只看申報的項目有沒有,到底是不是所申報項目上的工程卻沒有核查,尤其是基礎設施的投入如道路、電力設施等難于分清是那個項目上的工程。
五是財政補貼資金使用不規范。某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2015年實施的年產240噸南美白蝦養殖基地改擴建項目,財政補貼資金100萬元,無賬可查。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2014年實施的1萬噸四青作物加工改擴建項目,財政補貼資金160萬元,應全額計入補貼收入,但130萬元直接轉作了資本公積。有的專業合作社將財政補貼資金直接轉入私人或單位賬戶。還有的項目建設資金以大額現金支付。財政部門撥付專項資金也基本憑項目單位提供的發票撥付資金,這樣項目單位就到稅務上開具工程發票,直接從財政部門支取資金后,為應付檢查又將資金以轉賬的形式轉入關聯單位,過一段時間再轉入本單位賬,等到項目驗收通過后再進行賬務處理。這就容易發生侵占、挪用財政資金的現象。
要解決上述存在問題,確保黨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必須從制度上加大對產業化項目資金的監管力度。
一要嚴格項目申報,嚴肅責任追究。要明確主管部門、項目所在區鎮、有關部門在項目申報中的責任。明確縣級農發、財政部門要對所申報的項目及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對于弄虛作假申報的,一經發現立即取消立項資格,以后不得再申報產業化經營項目。農發、財政部門對所上報項目要從嚴把關,并對項目提出初審意見。對把關不嚴、不負責任,把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和立項條件的項目上報,并騙取財政補助的要嚴肅責任追究。
二要建立監督機制,強化項目公開。各項目責任單位,要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補上產業化資金制度建設上的短板。堅決杜絕專項資金重項目申報、輕資金管理,重事前目標設定、輕事中監督跟蹤和事后績效評估。實行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的有機結合,嚴格按照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管理的規定及要求,強化專項資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管理,同時,充分發揮審計部門、財政監督部門、社會中介機構及新聞媒體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將所有立項或實施的項目面向社會公示,增強透明度,實施監督主體多元化、監督方式的多樣化,推動構筑全方位的資金監管體系。
三要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效益。要嚴格執行國家專項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管好用好農發專項資金每一分錢,堅持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嚴禁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確保專項資金的安全性。為提高財政補助資金的使用效益,農發、財政部門對下發的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情況要實施跟蹤管理,科學安排,精準管理,監督管理。要全面推行規范的縣級報賬制,嚴格按照批準的額度和縣級報賬的要求報賬;要加強補貼項目的檢查驗收和績效考核,實行獎優罰劣。
四要推行績效評估,建立管護制度。根據國家、省有關規定,建立完善以資金和項目管理工作質量績效評估作為資金分配導向的獎優罰劣的激勵約束機制。制定縣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績效評價辦法,建立專項資金績效評估制度,以考評促管理,從管理要效益。對資金管理、項目建設、實際運行進行動態管理,對建設項目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進行評價,竣工驗收后形成績效報告,為領導決策和后續工作提供可靠依據。項目主管部門要盡快建立健全與項目后期管護相關的規章制度、管理辦法和獎懲措施,明確管護責任。進一步完善管護責任體系,從政策上推動后期管護工作,杜絕只用不管,破壞工程設施等現象發生,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紀委)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