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不斷增強村級集體集體經濟組織“造血功能”,著力解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廣豐區下轄23個鄉鎮(街道),228個村(社)。2016年10月,全區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社)僅有52個,不到總數的1/4。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區所有村(社)集體收入均達6萬元,全區村級經濟總量達3354.03萬元,平均每個村(社)14.7萬元,其中,收入達50萬元以上的10個。
全區各村(居、社)產生收益的項目有368個,其中以發展物業經濟,通過盤活村級集體閑置辦公用房、學校、倉庫、禮堂等不動產,開展租賃經營的項目有73個;以發展服務經濟,通過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開展勞工代招服務、市場管理服務、企業服務管理的項目有66個;以發展資源經濟,通過盤活山林等有形資源,通過承包、租賃等形式加以開發獲取收益60個;以現有土地政策為前提,開展以荒田、荒山、旱地等集體土地為資本的農村土地流轉的項目有20個。
以市場為導向,分類施策、分類推進
根據區位特點、資源條件等實際情況出發,廣豐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分類研究、分類施策、分類推進,積極探索多種發展模式和實現形式,避免走入“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發展誤端。
一是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經濟。鼓勵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村級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力推廣“支部+合作組織+農戶”“龍頭企業+基地”等經營模式,發展現代農業獲得收益。如大南鎮李家村積極探索農戶土地托管模式,既減少了土地拋荒情況,又使村集體每年獲得6萬元的服務收入。目前,廣豐區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80余個,村集體創辦股份合作公司27個,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力“活水”。
二是大力發展農業資源經濟。鼓勵土地、山林等資源較為豐富的村,大力開展土地流轉工作,通過承包、租賃等形式加以開發獲取收益,全區共創辦100畝以上農業示范基地350余個。如廣豐區豐溪街道三都村以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契機,通過引入農業開發企業,以土地入股建成大棚蔬菜1000畝,增加分紅收入達10萬元。
三是大力發展物業租賃經濟。鼓勵區位優勢突出且集體資金積累較多的村集體,通過盤活村級集體閑置辦公用房、學校、倉庫、禮堂、廠房等不動產,興建廠房、商鋪、農貿市場等,對外招租,提高存量資產利用的經濟效益。如廣豐區永豐街道北門社區利用中心城區優勢,出租老社區址、廠房、農貿市場等不動產,年均集體收入達200余萬元。蘆林街道湖頭社區通過出租老村址用于興辦中心幼兒園,實現年租金收入35.5萬元。
四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經濟。鼓勵旅游資源、人文資源較為豐富的村,依托山水、人文、歷史等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服務業,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如銅鈸山鎮高陽村利用本村旅游資源,大力推廣“高陽二日游”,發展農家樂、民宿,2017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東陽鄉龍溪村借力鄉村旅游東風,積極建設景區停車場、單車騎行驛站,積極發展租賃服務,增加集體收入12萬元。
三加一減一獎勵放活村經濟
“三加”即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稅收支持力度、加大固定資產性收益下放力度。
1. 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村級集體最大的資源是集體土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最好的辦法是做好做活土地文章。為此,廣豐區委、區政府決定,在征收流轉村組集體土地時,將征收流轉土地的8%中的四分之一留存給村級集體作為發展預留用地;同時征地工作經費的30%和征地面積上浮5%的征地款歸村級集體所有。目前,廣豐區蘆林街道翁嶺村、豐溪街道三都村、大石山村等7個村(社區)從中獲得收益。
2. 加大稅收支持力度。廣豐在外創業成功人士非常多,村村都有一批在外的“富豪”,這些在外創業成功人士與村(社區)“兩委”班子的關系大多很密切,為了進一步推進“廣商回歸”,達到既發展了村級集體經濟又擴大了招商成果“一箭雙雕”的效果,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由村級集體單獨招商引進的企業,由鄉鎮(街道)按稅收實得財力部分的30%—50%返補給村級集體,鼓勵村級積極招商引資。目前,有枧底鎮畈上村等11個村(社區)成功招商引入企業,年底可實現稅收分紅。
3. 加大固定資產性收益下放力度。區級層面,將上饒高新區企業租賃廠房所得資金,返還給所在的村(社區),以此可實現洋口、蘆林和霞峰三個鄉鎮(街道)沿途9個村(社區)年均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在鄉鎮(街道)層面,將一些閑置破舊的老辦公樓、老衛生院和老學校的使用權下放給所在的村(社區),讓村(社區)進行修繕后出租,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一減”即減輕村級組織負擔。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現有債務按照“一村一策、一債多策”的辦法逐步化解。對村級集體因開展水利、道路、環境整治等公益事業形成的債務,著力整合傾斜涉農領域資金,減少村級集體的壓力。并盡量減少各項行政性工作檢查評比活動,嚴禁向村級集體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
“一獎勵”即設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獎勵扶持基金。廣豐區財政每年安排預算資金800萬元,每個鄉鎮(街道)每年配套不少于10萬元,對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年純收入6萬元以上的村適當予以獎勵。廣豐區出臺的幫扶措施不僅讓村集體收入有了源頭活水,也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增加了群眾對村級黨組織的信心,提高了群眾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參與度,形成了經濟增長和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農業局、上饒市廣豐區農業局經管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