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合作社涉及諸如以服務、資產、存貨等互換業務,比如近期京郊地區出現了“以工換工”新的互助形式,這是一種典型的勞務互換的形式。此類業務的核算,《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制度(試行)》中沒有明確規定,參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相關規定,筆者列舉了幾個具體實例,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確認和計量方法
《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所規范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類比到農民合作社,涉及存貨、農業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合作社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采用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計量。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或減去收到的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論是否涉及補價,均不確認損益。
二、判斷比例及計算公式
《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涉及貨幣性資產(補價)的情況下,判斷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參考比例為25%,如果換出(或換入)資產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則收到或支付的補價占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比例低于或等于25%,均確認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公式:
不涉及補價:
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支付補價:
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支付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收到補價:
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收到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三、非貨幣性交換的會計處理
在合作社會計實務中,勞務交換、產品換勞務、農業機械互換最為常見,其中勞務互換、勞務換產品通常不涉及補價問題,農業機械的互換可能涉及補價的問題,其他類型的互換發生的幾率微乎其微,不再舉例贅述,下面將常見的三種互換形式舉例如下:
1. 勞務交換
【例1】2018年4月A合作社“以工換工”形式為農戶提供專業的病蟲害防控,未收取任何費用,耗費工時50個,每個工時折價100元,折價5000元,一個農戶一個工時計價為20元,可以換取農戶勞動工時250個,6月農忙時,農戶按期提供了相應服務,交易完成。
4月份為農戶提供服務時:
借:應收款—應收服務費
(250個工時) 5 000
貸:應付工資 5 000
支付工資時:
借:應付工資 5 000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 5 000
6月農忙獲得農戶服務時:
借:生產成本—×××農產品
5 000
貸:應收款—應收服務費
(250個工時) 5 000
若與B合作社互換勞務,則B合作社會計處理如下:
4月份獲得服務時:
借:生產成本—×××農產品
(50個工時) 5 000
貸:應付款—應付勞務費
5 000
6月份提供勞務時:
借:應付款—應付勞務費
5 000
貸:應付工資5 000
支付店員工資時:
借:應付工資 5 000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 5000
2. 存貨換勞務
【例2】2018年6月,A合作社與農戶商定:以小麥換取勞務,農戶為合作社提供勞務,工作時間是每天工作8個小時,一個小時10元,小麥折價每斤1元,張三工作了10天,李四工作了15天。(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
首先計算應支付勞務費和換出產品小麥的金額和數量
張三勞務費=8×10×10=800元
李四勞務費=8×10×15=1200元
換出產品小麥的金額=800+1200=2000元
換出小麥的數量=2000/1=2000斤
A合作社會計處理如下:
借:生產成本—小麥 2 000
貸:應付工資—張三 800
—李四 1 200
借:應付工資—張三 800
—李四 1 200
貸:庫存物資 2 000
注:換出庫存物資按照非貨幣性交換的處理原則不確認當期損益。
3. 資產互換
資產互換在合作社實務中也比較常見,且常常涉及補價問題,核算比較繁雜,類同于企業的資產的互換,應參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例3】2018年5月,A合作社一臺收割機與B合作社一輛貨運小汽車交換,A合作社換出收割機賬面價值為12萬元,計提折舊為2萬元,B合作社的換出的貨運小汽車14萬元,已提折舊3萬元,雙方協商一致,A合作社支付B合作社補價1萬元。(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
A合作社支付補價:
支付的補價1萬元/(支付的補價1萬元+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10萬元)=9.1%<25%
B合作社收到補價:
收到補價1萬元/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11萬元=9.1%<25%
通過上述計算,補價占整個交易比例小于25%,屬于非貨幣性交易。
A合作社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清理 100 000
累計折舊 20 000
貸:固定資產—收割機
120 000
借:固定資產清理 10 000
貸:銀行存款 10 000
借:固定資產—貨運小汽車
110 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10 000
B合作社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清理 110 000
累計折舊 30 000
貸:固定資產—貨運小汽車
140 000
借:固定資產—收割機
100 000
銀行存款 10 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10 000
【例4】接上例,若A合作社一臺收割機與B合作社一輛拖拉機交換,A合作社換出收割機賬面價值為12萬元,計提折舊為2萬元,B合作社的換出的拖拉機6萬元,已提折舊1萬元,雙方協商一致,B合作社支付A合作社補價5萬元。(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
B合作社支付補價:
支付的補價5萬元/(支付的補價5萬元+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5萬元)=50%>25%
A合作社收到補價:
收到補價5萬元/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10萬元=50%>25%
通過上述計算,補價占整個交易比例大于25%,不屬于非貨幣性交易,應確認當期當期損益。
A合作社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清理 100 000
累計折舊 20 000
貸:固定資產—收割機
120 000
借:其他支出100 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00 000
借:銀行存款 50 000
固定資產—拖拉機50 000
貸:其他收入 100 000
B合作社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清理 50 000
累計折舊 10 000
貸:固定資產—拖拉機 60 000
借:其他支出 50 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50 000
借:固定資產—收割機
100 000
貸:銀行存款 50 000
其他收入 50 000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