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杭州“消薄”進行時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逸群 白華偉 字號:【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萬市鎮何家村,村口山坡上的太陽能電板已經成片,這里即將建成一座裝機容量為30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并網發電后,一年將為當地帶來10萬多元的集體收入。

  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是全面小康路上的攔路虎。如何破解難題、補齊短板?近年來,杭州把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作為抓基層打基礎的頭等大事來抓,全面展開“消薄”攻堅工作。今年年底前全市309個總收入市定薄弱村和258個經營性集體經濟薄弱村將實現“摘帽”。

  精準施策——“消薄十法”助力造血

  近日,位于臨安太陽鎮太源村的九龍翠谷高端民宿項目,第一階段施工已經建成。項目全面完成后,每年村集體經濟創收將達到30萬元以上。而作為市級集體經濟薄弱村,過去,太源村每年只有5000元左右的經營性收入。

  “‘消薄’的夢想即將成為現實,關鍵是因為我們整合資源引進了項目。”太源村黨總支書記盧文杰欣喜地說。太源村將22幢泥木舊房屋收歸集體所有,并流轉周邊山地經營權,以資源入股、利益分紅的方式,與臨安民宿行業協會合作,共同建設九龍翠谷高端民宿。

  消薄增收工作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效,因村施策,精準發力,是主要原因。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還需要了解當地自身優勢和劣勢,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全力激活“造血”功能。

  為了變“輸血”為“造血”,今年5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工作現場推進會,對消薄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在新一輪“百千萬”蹲點調研活動中,100多家市直單位和企業根據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實際情況,圍繞鄉村振興和集體經濟發展,為薄弱村量身定制了“一村一策”的具體方案。杭州市還總結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十法”——發展物業經濟法、盤活資產資源法、土地綜合整治法、鄉村旅游帶動法、產業帶動發展法、村企合作發展法、政府主導發展法、提供勞務服務法、扶持光伏發電法、基金收益扶持法。

  這本“使用手冊”,從村級經濟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出發,探索出了一條條可學習、可借鑒、可推廣、可復制的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路子。

  與此同時,各村紛紛發揮長處,制定出本村的發展路徑。淳安縣出臺了《淳安縣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實施方案(2018-2022年)》,探索建立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桐廬縣大力推進“化債增收”,鼓勵村集體開展造田造地和建設用地復墾工作;蕭山區針對南片地區薄弱村比較集中的現狀,在浦陽鎮、河上鎮、進化鎮開工了三個集中消薄項目。

  “要通過探索實踐總結,形成一批可看、可學、可推廣的集體經濟發展典型,幫助薄弱村理清發展思路,謀劃好發展路子,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市農辦相關負責人說。

  聯動統籌——“抱團”融入整片發展

  這個秋天,建德市下涯鎮又熱鬧了起來。毗鄰新安江的下涯村,迎來了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園這個大項目。“正在建設的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園,不僅讓我們移民村成為股東,還為村里600多個移民群眾的就業提供了平臺。”下涯村黨委書記黃少華充滿期盼。

  建德是浙江省第二大移民縣(市),71個庫區村和167個安置村曾長期存在集體經濟薄弱、移民增收困難等情況。當地有關部門雖做了大量工作,但因村莊內勞動力不足、“輸血”資金分散、移民項目偏少等原因,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今年7月,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園項目破土動工,標志著移民村“消薄”工作邁出了實質性一步。該項目建成投運后,預計年收益超過700萬元,每個入股的移民村年經營性收入可達7萬元到10萬元。

  “從單兵作戰到如今抱團突圍,從撒胡椒粉式的‘輸血’脫困到集中移民資金‘造血’致富,我們為移民村‘消薄’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建德市農辦有關負責人介紹。

  不僅建德,如今的杭州,抱團發展的足跡隨處可見。如淳安縣創新成立公司股份制運作,規范貸款流程,在機制上破解了補償收益權質押融資在權屬證明、質押登記、資金監管等方面的難點,實現資金變股金。目前,淳安縣419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用公益林補償收益權集體留存部分質押貸款和信用貸款等方式,已成功獲得淳安縣農商銀行貸款25151萬元,所有資金整合統一投入到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一條鳳林港溪蜿蜒流過,將楓樹嶺鎮和大墅鎮串聯,農業園區、民宿、文化創意、休閑度假等產業依次排列。今年,杭州市發布《下姜村及周邊地區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完善頂層設計楓樹嶺鎮28個行政村和大墅鎮4個行政村在交通、旅游、農業發展、鄉村建設等方面結成“共同體”。“多村成為一個共同體,能盡量避免盲目跟風、千村一面的問題,不僅實現借力發展,而且更強調錯位發展、做強產業,整體競爭力更強。”大墅鎮黨委書記胡紅寶說。

  薄弱村單打獨斗往往困難重重。在杭州,對于區位優勢不明顯、規劃受限、空間較小的薄弱村,聯合開發、抱團發展的方式,成為他們“消薄”的有效途徑。

  從頂層設計到項目引領,從資金扶持到人才引進,杭州通過一系列舉措,全面推動鄉村聯動抱團發展,一系列抱團發展形成的品牌正不斷涌現。

  打破行政區劃限制,謀劃聯村抱團發展。今年以來,杭州還在風情小鎮建設、區縣協作等項目上再加壓,將“大農業”和“大旅游”相結合,著力引導各地整合區域內資源,做大規模,形成整體優勢與品牌。“這不僅有利于鄉村資源的整合開發,而且有利于強村帶弱村,破解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杭州市農辦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郭媛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