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省通山縣對村干部意向人選推行“三審”制度,層層“過篩子”,黨員群眾一片叫好。
第一道:“老好人”被篩下來了
吳國林在新橋馮村當了13年村干部,今年再當候選人,讓他覺得“很難熬”,但“很值得”。
今年8月5日,村里召開群眾代表大會,推選出18名意向人選;8月7日,村里召開黨員大會,對18名意向人選評議甄別,淘汰5名,保留13名;8月8日,13名意向人選上報鄉鎮黨委初審,過第一道“篩子”。
與往年不同的是,每名意向人選的“研判分析表”中,除了基本資料,還多了“主要特點”一項。這一項目,共有6個子項,分別從政治素質、致富創業和帶富能力、綜合協調能力、群眾評價、廉潔自律等方面,對意向人選進行多角度畫像。
鄉鎮黨委的綜合研判會后,新橋馮村提交的13名意向人選被篩下來3個,這讓吳國林很意外。跑到鄉鎮刨根問底,得到這樣的答復——個別人選是典型的“老好人”,雖然不壞事,但也不做事,慵懶型干部要不得。
第二道:把“硬傷”擋在換屆選舉之外
8月底,經過大橋鄉黨委綜合研判后,新橋馮村的10名意向人選名單被提交到通山縣委組織部,進入更嚴格的篩選。連日來,通山縣委組織部內,依據縣紀委監委、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縣檢察院、縣法院等11個部門提供的“負面清單”,全縣1856名經過了鄉鎮初審的意向人選,被逐一對照審核。其中,又有50人被“篩”下來。
用縣級部門提供的“負面清單”來對照鄉鎮提供的意向人選,不少在鄉鎮層面無法發現的問題,到這一環節就顯現出來了。深入摸清意向人員的個人情況,包括有無違法行為、經濟糾紛等,把“硬傷”擋在換屆選舉之外。
第三道:要黨員群眾認可,也要組織信任
不久后,通山縣召開黨建聯席會,對經過“鄉鎮初審、部門聯審”的意向人選,過最后一道“篩子”,從“德、能、勤、績、廉、法、穩”等方面綜合分析研判,最終決定預備人選。
同時,黨建聯席會將啟動村干部容錯糾錯機制,對于表現好、群眾認可度高的,可參加村“兩委”換屆選舉,但與無負面清單的村(社區)“兩委”成員區別對待,實行試用期一年重點管理;對于工作不力、群眾反映較差的,必須排除在外。也因此,通山縣拓寬了選人視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