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用好農村集體資產,對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財產收入,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至關重要。從2007年開始,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在洪山頭社區開展全省第一批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以來,全區共開展了16個村(社)的清產核資試點。
清產核資的組織領導。工作開展前,在市農委經管辦配合下,襄州區先行試點,在試點基礎上,根據中央、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和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建立了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從有關單位抽調得力人員組建了清產核資工作專班,制定了農村集體經濟清產核資工作方案,舉辦了包括鎮(街)主管農經工作的副鎮長、村書記、村會計在內共達1000人的培訓班,明確了清產核資的方案要求,并責成鎮農經管理站負責這項工作的具體組織、監督和檢查。
清產核資的主要成果。通過對村(組)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基本摸清了全區16個村集體經濟家底。2017年16個村的賬面資產16584萬元,經過清產核資增加集體資產5894萬元,減少集體資產2684萬元,實際16個村集體資產19794萬元。并做到了權屬明晰,估價真實。同時,對多年形成的集體債權、債務進行了清查,對遺留問題實行“賬銷債苗”進行賬面處理。重要的是清產核資后健全了賬目,做到賬賬、賬據。賬務、賬表、賬卡相符,向廣大群眾公布,接受群眾監督,為全區管好用活集體資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清產核資的建章立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集體資產管理的主體。集體經濟組織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制度。涉及集體資產管理的重大事項,必須經過民主討論決定。保障成員有效行使對集體資產的監督權、決定權,發揮成員參與管理的積極性。
1. 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構。為切實加強集體資產管理,區、鎮成立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辦公室,隸屬區、鎮農經管理部門合署辦公。各村相應成立集體資產管理小組。資產管理辦公室圍繞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依法制定加強集體資產管理規劃,檢查監督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實施情況,研究處理集體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對集體企業閑置資產拍賣、轉讓、出租、承包等業務進行審批,并對失職現象按有關規定,對過失者追究經濟責任。
2. 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①建立集體資產登記及資產變化審批制度,村(組)集體資產變化時,要按照財會手續逐級報賬,進行賬務處理。②建立固定資產折舊制度,對村(組)集體所有的固定資產(包括企業)都要進行折舊,可以采取兩種折舊方法,一種是按固定資產單項使用年限進行單項折舊;一種是按照固定資產總金額按7%的綜合折舊。③建立資產拍賣、轉讓租賃或承包管理制度。在所有權和使用權變化時,必須進行資產評估,并以評估價值作為所有權和使用權價值的依據,并要辦理財會手續,進行賬務處理。④建立集體資產公開民主理財制度。集體經濟組織必須健全民主理財小組,定期采取各種形式向代表大會或群眾公布賬目,體現群眾參與財務管理意識,自覺取得群眾的監督檢查,提高集體資產管理的透明度。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農業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