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湖北省麻城市通過清理農村集體“三資”違規合同,制止合同發包暗箱操作、優親厚友等違紀行為,剎住基層“微腐敗”源頭,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找到了有效途徑。
把住政策宣傳關。積極組織各村組干部進行政策宣傳培訓,并印制《清理廢止農村集體“三資”違規合同工作資料匯編》發到各村。歧亭鎮創新工作方法,制定村級工作實行獎補措施,全鎮動員會上明確,每清理廢止一份違規合同獎勵1000元,另外重新發包合同增效部分給予20%左右補助。黃土崗鎮、福田河鎮、張家畈鎮等地,多次召開全體干部、村支部書記會,專題部署,成效顯著。
把住清理登記關。違規發包的集體資產資源。全市清理廢止集體“三資”違規合同781份,雙方協商重新簽訂合同1208份;全市增效總額1558.4642萬元,村均增效3.5萬元。龍池街道辦事處白塔河社區依據現行法規政策收回原發包的黃沙開采合同,雖然村集體減少收入15000元,但是維護河道安全、資源環境,社會反響很好;乘馬崗鎮登記合同1506份,將原來屬小組的荒塘荒地都登記造冊,納入村集體統一管理,該鎮興貴社區原來村集體登記資產資源33宗,這次清理登記后77宗,有一口門口塘面積僅僅0.7畝也納入村集體合同管理。
把住合同廢止關。針對清理出來有瑕疵的合同,積極與當事人協商調整,盡量與原承包人達成一致意見,補簽續簽完善承包合同。閆家河鎮太子廟村支部書記馮某率先示范,做出榜樣,將自己原來承包的荒地作為本次活動的“試驗田”,按相關程序,規范合同內容,提高承包價格,由以前的每畝100元,增加到600元。通過個人的示范帶頭作用,為該村清理廢止違規合同開了個好頭;乘馬崗鎮騎路鋪社區支部書記江某,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以每年2600元的承包費租用本村破舊禮堂,投資100多萬元改建成倉儲收購糧油。這次雖然合同沒有到期,但他本人主動交回村集體,由村集體重新發包,每年承包金15000元。
把住違規查處關。通過宣傳造勢,對違規侵占、無償強占集體資產資源的,在清理時拒不改正,是黨員干部的移交紀委監察機關立案處理。宋埠鎮項生社區一棟臨街面8個門店900余平方米的房產,被部分居民長期無償占據,該社區經過近十年不懈努力而沒有解決村集體資產非法占用問題。這次全市開展清理廢止農村集體“三資”違規合同工作后,該鎮黨委、鎮政府成立工作專班,借勢而為,通過政策宣傳,下達限期撤離通知書(告知書),多輪次談判,設置隔離墻等措施,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工作,占用此處村集體資產的居民陸續搬出。這件事的順利解決在當地社會反響很好,都認為這件事情處理到位,終于還項生社區農村社會公平正義,創造風清氣正的社會小環境。4月12日將該棟危房拆除改建,建成后門店對外出租,村集體每年可增收30余萬元,取得非常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益。
把住資產增效關。通過收回違規發包的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標的額達到1萬以上的進入鎮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公開發包。對經過清理并規范到位的集體經濟合同,及時歸類建檔,建立承包合同管理臺賬,健全農村集體“三資”合同經營管理長效機制。南湖街道辦事處草鞋店村清理合同13宗,村集體重新發包增收9萬元。該村小組集體所有的資產資源50余口魚塘通過清理由村集體統一管理發包,取得的收益用于該小組公益事業建設開支。該村村民徐道海以每年420元的承包費承包荒魚塘養魚,通過做工作,徐道海自愿每年投資4000余元,用于通灣道路維護。這種把村集體資產資源經營利用與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相結合,既為村集體取得經濟效益,又為當地群眾樹立熱心公益事業的榜樣,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把住經濟發展關。通過清理農村集體“三資”違規合同,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全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找到了有效途徑。閆家河鎮李家樓社區已有年集體經濟收入33.5萬元,這次清理合同8份、補登合同8份,涉及金額2.4萬元;清收拖欠經濟合同1份,涉及金額13萬元,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可達到50萬元,有效促進了該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福田河鎮大旗山村大小水塘有20多口,分別權屬各小組,沒有養殖的條件。村集體將部分農戶閑置、荒廢、無收益的土地進行流轉并分類規劃,按照土地的地理位置、土質類別、水源結構等性質,將流轉的土地分別用于開挖魚塘養殖、培育精細茶園、創辦栽種優質福白菊基地。該村已流轉土地525畝,其中發展菊花基地110畝,開挖魚塘養殖205畝,發展綠色茶園210畝。農戶通過受讓土地,每畝獲得流轉資金400元,村集體通過將茶園、菊花基地、魚塘發包給專業合作社及農業大戶等資源運營方式,每年可直接增效10萬余元。
(作者單位:湖北省麻城市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局)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