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慶會!《清清白白當干部,明明白白做主人》你寫的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文章,在咱《曲阜報》頭版頭條發表啦!你小子,行啊。呵呵!”我剛到老家門口,就被村里的老會計邱樹才給攔住了。他一臉陽光地看著我,笑瞇瞇地對我說。“哪里哪里,我也只是隨便寫寫,投上去,沒想到還真給發表了”。聽到老會計的夸獎,我還真有點不好意思。
這一幕發生在1998年,那時的我,青春年少,在單位從事通訊報道工作。也就是從那一刻起,稚嫩的雙肩上增添了一份做好宣傳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1995年,我中專畢業,所學專業并非會計。可參加工作后,由開始的通訊報道,轉崗到文秘政工,最終卻步入了會計行列,擔任了單位的現金出納員,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也成了農村經濟管理隊伍中的一員。
記得在2000年的一次曲阜農業系統會計人員“曬賬”培訓會上,曲阜市財政局一名副局長就說過:“從事會計工作,你是中專生,完全能干得了;你是大專生、本科生,從事這個行業也絕對不屈才、不屈料。學歷不代表能力,關鍵是要看你怎么干,看你用不用心去干,行行出狀元嘛!”聽著他質樸的語言,在我內心深處,激發出一股不服輸的韌勁。2001年,我先后取得了助理農經師和珠算一級證書,也順利地考取了助理會計師。通過學習,我也對農經領域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土地管理等方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008年6月的一個周末,我在單位值班,在報箱里,發現了一本32開本的小冊子,拿起來一看,是2008年第5期的《農村財務會計》雜志,我隨手翻閱起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里面的欄目深深地吸引了我,有國家惠農政策解讀,有財務公開要把握的幾個要點,有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經驗和問題,還有如何搞好農村會計檔案的整理歸集和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我孜孜不倦地一頁一頁看下去,詳實的內容,豐富的內涵,以資可鑒的實例,一一展現在我的面前,讓我如沐春風,腦洞大開。
就是有了這第一步的接觸,接下來,我對《農村財務會計》幾乎是每期必讀。看到“她”每一期的內容都是那么豐富多彩,不拘一格,全國各地眾多的農經管理疑問一一解答,來自全國各地眾多領域農業和農村會計業務處理實例,都是讀者們無聲的老師,給讀者們解疑釋惑。經驗類欄目,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我同全國眾多的農經工作者一樣,在農村經濟管理這個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同時,我也深深地被《農村財務會計》這本刊物的精益求精和別具匠心所折服。
我常想,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持續進步,砥礪前行。工作之余,我果斷地拿起了筆,積極宣傳我們當地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認真調研各類惠農政策在執行中的實際成效。自2014年起,我就開始向《農村財務會計》編輯部投稿,一開始如“石沉大海”,但我不灰心,不氣壘,“屢敗屢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2015年2月至今,我先后在《農村財務會計》雜志上發表了4篇文章。看到自己的名字,變成了模樣周正的印刷體,激動之情,難以言表。在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我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腳印。
“春風不寒輕撫面,催醒萬物始得蘇”。正是因為有了《農村財務會計》雜志這個平臺,全國各地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財務管理方能有效地開展合作與交流,有力地規避會計工作失誤的風險。隨著現代農業建設進程的加快推進,在黨中央實施的鄉村振興的宏偉戰略中,“她”也必將發揮出“她”那獨到的優勢,展現出“她”那異樣的風采。
與《農村財務會計》結緣的10年,我常有相見恨晚之感,是“她”讓我在農村經濟管理領域由一名“門外漢”,歷練成一個新時期懂經營會管理農經戰線上的一名合格戰士;是“她”引領我不斷完善,勇于超越;也正是“她”讓我在學習中品味快樂,在忙碌中品味收獲。
(作者單位:山東省曲阜市農業局)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