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摘帽”進行時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 何蘇鳴 字號:【

  浙江省新昌縣后岱山村變了,自從鄉賢王國洋在2017年3月當選新一屆村黨支部書記,村兩委有了主心骨,美麗鄉村發展建設的藍圖漸漸“繪”成現實;永嘉縣嶼北村變了,這個原本集體經濟幾乎為零的村莊,以村集體土地入股的形式與上海世茂集團成功“牽手”,村里上馬了投資20億元的古村落文化旅游區項目;三門縣柿樹灣村變了,村級集體經濟收支越管越緊,多年沒有理清的賬目終于一目了然。

  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當下,如何破解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全省692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怎樣實現“摘帽”?2017年7月,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關于實施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全面部署“消薄”工作,提出到2019年底全省消除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下薄弱村。

  三個村莊,三個縮影,折射三條“摘帽”路徑。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有5053個薄弱村實現“消薄”,浙江農村正煥發出別樣生機。

  選好育強班子

  力求攻堅有“人”

  從全縣出名的軟弱落后村,到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大家都說,新昌縣后岱山村的變化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王國洋。

  “我是為改變后岱山村而來的。”甫一上任,王國洋就把這句話寫在了筆記本上,帶領村兩委班子整治環境、發展經濟。如今,村莊被38個大大小小的美麗花園點綴一新。

  群雁高飛頭雁領。農村的帶頭人有沒有實干,能不能服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村的發展。據統計,全省692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中,有726個是黨組織軟弱落后村。2017年以來,我省同步推進集體經濟薄弱村消除及軟弱落后村黨組織轉化工作,突出選優育強薄弱村黨組織書記,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村黨組織的中心任務,作為考核村黨組織書記業績的重要標準,選出最能打仗的“領頭雁”打好攻堅戰。

  金華市金東區澧浦鎮瑣園村黨支部書記嚴紅星,在擔任書記之前是奶牛養殖大戶。上任之初,正好遇上村里搞拆遷,他先拆自家的奶牛場,損失近300萬元卻毫無怨言,愣是啃下了拆遷這塊“硬骨頭”,也把全體村民的心聚了起來。“村民看到了,村干部看到了,覺得你是個做實事的人,自然愿意跟著你。”嚴紅星說。

  對標先進,看到差距,才能取回真經。2017年我省在村社組織換屆結束后,第一時間組織1000名新一屆村社黨組織書記赴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對標學習,示范帶動市縣鄉分級組織開展村社干部“消薄”業務大培訓10余萬人次,極大提升村社干部發展意識和致富本領。

  實施精準幫扶

  力求消除有“方”

  頭頂“中國最美古村落”的盛名,永嘉縣嶼北村村民的日子卻只是“看上去很美”。村民汪玉良告訴記者,他們一家三口和其他幾戶村民共同居住在一座木結構的老四合院里,因為是文物保護單位,院內不能安裝空調、馬桶等現代生活設施,更不能擅自進行改造。

  好在這樣的生活即將成為歷史。2017年起,嶼北村與上海世茂集團“整村置換”開發正式啟動,投資20億元的古村落文化旅游區項目將對占地面積5.1萬平方米的古村整體進行保護與利用,這也將成為這個千年古村有史以來投入最大的一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

  一村一策,逐一落實。在“消薄”工作推進過程中,我省根據各村不同的經濟基礎、區位特征、資源稟賦,因村制宜、綜合施策,探索采取“退散進集”、物業租賃、光伏增收、電商孵化、抱團發展等多種途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真正實現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平湖市與青田縣共建跨市山海協作“飛地”產業園,明確園區固定收益和稅收分成全部用于青田縣扶持151個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浦江縣成立8個鎮村聯建運營公司,幫助149個村獲得分紅749萬元,其中81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分得411萬元;景寧畬族自治縣澄照鄉三石村、金坵村等15個行政村,利用村里的山林資源和水資源,入股投資水電站,各村平均年收益5萬余元;岱山縣劉家岙村種植桂花樹78畝,延伸開發桂花系列新產品,2017年收入達30余萬元。

  加強規范管理

  力求后續有“勁”

  與許多集體經濟增收無門的村相比,三門縣柿樹灣村無疑是幸福的,村集體有800余畝山林可供對外承包,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該村卻“守著金飯碗要飯吃”。因為集體資產承包租賃合同租期長、價格低,且存在長期拖欠租金現象,村集體年收入不到萬元。

  2017年,三門縣開展村級集體經濟審計,嚴肅查處違規承包、低價轉讓、侵占集體資源等行為,全縣變更完善合同665份,收回機動地、四荒地1500余畝,為村集體增收180萬元。柿樹灣村也借此機會收回集體山林再承包,預計一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余萬元。

  村莊要發展,規范要先行。在各地編制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和開展各項專項審查的基礎上,2017年我省專門出臺《浙江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進一步規范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的管理使用,健全民主監督、會計監督、審計監督、網絡監督和責任追究“五位一體”的監督體系,把村干部的權力關進制度籠子。

  不僅如此,各地還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各鄉鎮(街道)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提拔選用考察考核內容。過去一年,溫州先后對“消薄”不力的8個鄉鎮進行通報批評,對20名責任人采取約談、調整崗位等措施,今年更是進一步明確“消薄工作不力的縣鄉聯村領導和駐村干部,不得調離、不得提拔、不得提高福利待遇,未能實現薄弱村轉化的村書記(主任),不得列為下屆村干部人選”。

  全省鄉村發展更均衡了,村級組織戰斗力更強了,鄉村治理的物質支撐更有力了,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這一場消除薄弱村的“摘帽”競賽,讓浙江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新時代的新生活令人期待。

  (來源:浙江在線)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