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山西省壽陽縣以“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出臺《關于開展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清查工作的實施意見》。全面清查農村集體所有的非承包土地、園地、荒地、灘涂等資源性資產。清查工作嚴格按照清理、登記、核實、公示、確認、上報的程序進行,把不參與確權的耕地資源底數摸清,運用改革的思維,破解管理的難題,探索持續有效利用集體資源、壯大集體經濟、惠及農民群眾的路徑。
一、采取三個措施:一是群眾監督干部,動員干部主動做好“自凈”行動,通過信訪舉報、實地調查等手段,把干部自己名下的非承包地先清查公示出來,接受群眾監督,讓村民看到干部的態度和決心;二是干部清查群眾,干部輕裝上陣,沒有顧慮就能認真開展工作,較為詳細地清查。三是群眾監督群眾,把清查的地塊、畝數、形成原因等通過公示、開會的方式讓群眾互相監督,清查個明明白白。
二、開好三個會:一是開好動員會,解決選人用人問題,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組建由村支書任組長、村主任任副組長,“四老”人員為組員的工作組。發出第一次通告,公示3-5天,確保清查組工作人員能得到村民認可并能公平、公正地辦事;二是開好通報會,通過開會、微信轉發等手段將清查結果公布于眾。發出第二次通告,充分讓村民發表意見,查漏補缺,把隱藏的問題找出來,最終贏得全體村民認可,保證了大家的知情權;三是開好定標會,嚴格按照村民議事程序,將清查的非承包地分類、分等級、定價格,經過村民充分討論形成一致意見。發出第三次通告,村民交費。
三、分清三大類:一是新造地和舊造地,對享受過造地補貼且經營多年的酌情交回村集體,沒有享受過補貼的且不達三年的,要給予3-5年的免租期,讓其收回投資;二是荒地和非荒地,撂荒地村民私自開墾的依據清查結果收取租金,有四荒承包合同但沒有按合同執行開墾的,視對方違約按村民議事程序租金變罰金;三是地多和地少,“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承包政策實施多年,致使村民承包地存在不平衡,在工作中要結合扶貧,充分考慮貧困人口,在調節租賃時向他們傾斜。
四、用好三種收費方式:一是競租方式,較好的地塊,拿出來公開競標,定起價、交押金、競標成功現場交費,確保租賃成功、收益最大化,如解愁鄉競價到每畝700元,實現了集體收益翻番;二是抓鬮方式,運用村民認可的辦法,將地理位置好壞、面積不等的地塊好爛搭配打包出租;三是象征性收費,針對歷史遺留問題和條件很差的地塊,適當收取費用體現集體的所有權,確保更多的非承包地納入收費序列中。
五、解決三種問題:一是解決以村干部、家族勢力侵占集體土地的問題;二是解決管理缺失、隨意亂占集體土地的問題;三是解決無序、無償占用集體土地的問題。
六、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原種戶優先,盡量不打亂現有耕作關系,讓村民自覺交費,變免費耕種為有償使用;二是本年度有效,在目前國家沒有明確政策之時,作為一種過渡性工作方法,盡可能只簽今年的出租合同,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留下空間和余地;三是舊契約算數,原來村民和集體形成的合同、協議、會議紀要、收費關系,只要不違反國家法律和政策的,都要尊重歷史予以認可,培育大家的契約精神和法律意識,增強村民對村集體的信任度。
(作者單位:山西省壽陽縣農村經濟管理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