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疃村位于山東省萊西市夏格莊鎮東南,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優越。近年來,該村大膽創新求發展,一心為民謀福祉,整合農村各類資源,激活農村經濟要素,爭贏村級集體經濟的“改革紅利”,建成村級產業實體,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新突破。2017年,村總收入達到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8萬元。
一、轉變思想、調整結構,積極探索致富之路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是當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新一屆村級班子認識到傳統的種植模式已經無法帶領村民發家致富,在認真分析自身條件的基礎上,他們深入市場、多方考察,發現本村耕地多、土質好,具有種植蔬菜的得天獨厚自然條件,因此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成為了村莊發展的重要戰略。先是引進韓國“白玉春”、“白如玉”等多個蘿卜、胡蘿卜優質品種,用100多畝地進行種植試驗。然后積極拓寬銷售渠道,不斷跑市場、拉客戶,確保種植的蘿卜、胡蘿卜全部售出。為了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解決缺水問題,村莊又先后投資60多萬元,挖平塘12個,整修田間道路8條,徹底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在村莊的大力支持和帶領下,蔬菜種植規模逐漸發展壯大,現在全村種植蔬菜1000多畝,農民人均收入也由原來的8000多元增加到19000元。
二、支部牽頭,合力出擊,努力解決銷售難題
多年來,劉家疃村一直存在賣糧難的困難,為拓寬銷售渠道,村“兩委”成員多方聯系,跑了無數次的腿,最終與多家蔬菜加工企業、蔬菜經銷商達成合作,解決銷售問題,確保了村民從來沒有因銷售問題而減收。2017年在胡蘿卜銷售最艱難的情況下,很多村的菜農將胡蘿卜堆在地里,眼看天氣轉冷,劉家疃村有兩戶10多畝胡蘿卜還在地里沒有賣出去,在這種情況下,黨支部積極與有關部門聯系,最終以高于市場價格的價錢幫助全部銷售。在白菜價格低下的情況下,村“兩委”成員也是多方聯系,租賃冷風庫囤積大白菜,等到價格回升再出手,多年來先后為群眾銷售大白菜3000多噸,將損失減到最低。2015年為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經多方聯系,引進了總投資300萬元的糧食囤積企業,在村后建起了容積800噸的大糧倉,為老百姓建立起了“保護倉”。
三、統一規劃、落實政策,全面發展現代農業
結合劉家疃村的自然資源特點及農業產業結構,村集體引進了占地600畝的“萬田春”家庭農場,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開發一片,建成一片,受益一片,滾動發展”的原則,以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和觀光、采摘、旅游業為主要功能進行開發建設,形成了發展經濟的“三個構想”,即發展綠色高效農業,積極發展觀光業和適當發展加工業,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面積的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家庭農場,并吸收劉家疃村及附近土地流轉戶勞動力進家庭農場打工創收。2015年,投資70萬元建了12個蔬菜大棚,2016年,投資60萬元新建起了10個葡萄大棚,主要種植蔬菜優良品種、葡萄等。在“萬田春”家庭農場帶動全村經濟發展的大氣候下,劉家疃村的蔬菜種植業迅猛發展,很多勞動力也解放出來,與此同時,村“兩委”又積極落實上級優惠扶持政策,鼓勵農民多業發展,先后發展葡萄大棚、蔬菜大棚、規模養殖、個體業戶等20多家,有68名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僅務工一項每年增加收入280萬元。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西市夏格莊鎮經統審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