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隴西縣以“陽光政務”建設為契機,依托信息化手段,全面開展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經過清查確權、數據錄入、完善制度等工作,建成了覆蓋215個村的“三資”信息化監管平臺,進一步提高了農村集體“三資”監督水平,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抓平臺創新
依托甘肅省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和隴西縣情,對甘肅省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系統軟件功能進行了修改完善,確保該系統的便捷實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村務政務合并公開。隴西縣在“縣鄉政務公開平臺”上,將村級“三資”、縣鄉政務欄目合并公開,村民可在網上直接查看村級“三資”公開情況,還可追蹤國家惠農資金項目、標準等政策,看看村上干部辦事是否公正。
取消了查詢授權限制。甘肅省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中“三資”公開原來設置了授權,村民不能隨意查詢村級“三資”公開情況。在公開實踐中,隴西縣取消了此項限制,任何人均可在網上通實現村級“三資”直查業務。
抓好“三資”基礎工作,確保公開量。隴西縣認真做好“三資”清查,嚴格按照清理、登記、核實、公示、確認、上報的程序,全面完成了農村 “三資”的清理和臺賬登記工作。通過清理,全縣調增應收款項121筆涉及金額134萬元,調減應收款項47筆涉及金額23萬元;調增應付款項54筆涉及金額63萬元,調減應付款項24筆涉及金額33萬元;調增固定資產11筆涉及金額133萬元。
(二)抓網絡監督
“縣鄉政務公開平臺”內容包括村務公開、黨(政)務公開和“三資”公開,簡稱“三務”公開平臺。同時開設惠農政策、便民查詢等欄目,惠農政策欄目主要是介紹國家農業方面惠民措施等內容,方便群眾查詢、監督;“三資”公開欄目設立了資金公開、資產公開、資源公開,村民可以通過平臺查詢自己關心的村級資金收支事項、資產變化、資源存量等。對于群眾特別關注的村級財務公開信息,隴西縣全部由會計電算化軟件自動生成,避免了人為操作,確保了公開的客觀、真實。
(三)抓任務落實
對照時序進度,縣相關部門組成督查小組,由分管領導帶隊采取分片督查的方法,經常深入聯系鄉鎮督查并指導“三資”數據錄入,并建立了進度月報制、聯合督查制,確保了全縣開展農村“三資”信息化監管工作有序推進。各鄉鎮也確定專人幫助指導各村開展該項工作,確保“三資”信息化監管工作落到實處。目前,全縣共錄入固定資產信息8457條,涉及金額超過2億元;資源管理方面共錄入村、組資源信息13451宗,涉及面積超過120萬畝;公開平臺錄入“三務”公開信息7536條。
(四)抓平臺建設
1. 建立“三大中心”。一是建立縣級“三資”監控中心。以隴西縣政府信息中心為依托,積極籌建“三資”監控中心,督促縣直相關部門及鄉鎮政府將惠農政策及村級資金、資產、資源等收支及變動情況在“隴西縣鄉政務公開網”上實時更新數據信息,發現問題立刻發出預警,提升監督時效性。二是建立鄉鎮農經財政服務中心。鄉鎮建立農經財政服務中心,集農經各項職能于一體,開展“三資”委托代理服務、專業合作組織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農經綜合性工作等農經管理和服務,形成了服務組織健全、服務場所固定、服務流程完備,拓展了農經服務工作領域,提升了服務水平。三是建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全縣在各村設立了村級便民服務中心,這個中心集社保、醫保、低保、直補、計生、“三資”、村情等為民服務內容,方便了群眾辦理日常事務,全面推進了村級組織服務陣地規范化建設。
2. 建立“三大平臺”。一是建立股份合作社信息化登記平臺。該平臺除具有股東等基本情況的錄入、統計、查詢等功能外,還對合作社每年的經營、分配、變動情況提供相應的管理功能。二是建立資產交易平臺。2017年隴西建立了縣鄉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鄉鎮依托其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中心,與鄉鎮農村產權交易實行兩個機構、一套班子運作模式。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具體負責招投標文書的制定、交易信息的發布、交易活動的組織、交易項目的管理等服務性工作。目前,縣鄉農村產權交易機構共組織流轉交易活動150多起,發布土地流轉交易信息1300多條,增加農民收入300多萬元。三是建立“三資”網絡公開平臺。2010年,隴西以縣級“三資”網絡為中樞,以甘肅省“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系統”為依托,建成了“三資”網絡公開平臺。目前已有215個村完成了“三資”數據輸入,向全社會公開“三資”信息,讓基層群眾對集體“三資”的使用、處置等運行情況充分享有知情權、監督權。
3. 制定了“三資”管理制度。縣上相繼出臺了《村級財務管理辦法》、《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同時按照農村產權交易工作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出13項農村產權交易工作流程,并匯編成冊,使縣鄉農村產權交易各項工作便捷高效、一目了然,切實做到有章可循,以制度來管權、管事、管人。
4. 健全“三資”管理隊伍。為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的日常監督,隴西各鄉鎮普遍建立了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按照一類鄉鎮配3名、二類鄉鎮配2名代理服務人員的標準,配強配足配好代理服務中心人員。同時,縣上還定期組織鄉鎮、村“三資”業務操作人員進行信息技術培訓,讓農村“三資”信息化監管更好地為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服務。
隴西集體“三資”管理改革及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在加強農村集體“三資”規范化管理、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規范了集體“三資”管理,提升了管理水平。隴西集體“三資”信息化監管平臺建成后,全縣村、組兩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和資產資源管理等活動全部由鄉鎮“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的專業人員通過電腦來完成,實現了村、組集體“三資”管理全面電算化。規范的業務處置程序和有效的監督機制,較好解決了以前“三資”管理有章不循、核算不規范和檔案管理混亂等問題,使全縣集體“三資”管理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實現了集體“三資”及村級事務全公開。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建成后,農民群眾不僅能夠通過網上村務公開欄了解本村組各項財務收支情況,還可以通過設置在鄉鎮便民服務大廳的觸摸屏,方便快捷地查詢本村組集體“三資”所有相關信息,包括村組資金、資產、資源現狀,集體資產資源處置、發包情況,村組各項收入和各項開支情況,甚至可以查看每一筆收入和每一筆支出的原始單據,通過觸摸屏還可以及時查詢了解國家有關惠農政策和重大村務活動情況,在外務工經商的農民群眾通過互聯網登錄,可無障礙地遠程查詢到本人所在村組集體“三資”公開的全部信息,從而使村組集體“三資”和重大村務事項有效置于廣大農民群眾監督之下。
促進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農村社會穩定。集體“三資”管理改革及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進一步增強了農民群眾和農村基層干部的民主管理意識。現在村組兩級的重大經濟活動和重大村務活動,基本上做到了由村民會議民主決定,民主理財小組和村監委會的監督職能進一步強化,有效化解了農民群眾和農村基層干部互相不信任的問題,農村因集體“三資”問題引發的矛盾和上訪顯著減少。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經管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