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剛:60年,《農村財務會計》不僅記錄了我國農業農村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也承載著每一個村莊、每一個農民對于公平分配、增收致富的熱切期盼;64頁,刊物描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枯燥的數字、一個個嚴謹的制度,更有一個個農村財務會計工作者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鮮活故事。榮幸于能夠參與60年的一段辦刊經歷,感恩于能夠在編刊辦刊中收獲許多成長,更期望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再譜新篇!
徐明:4年前,我非常幸運地加入了《農村財務會計》這個大家庭,切身感受到了她的歷史底蘊和鏗鏘脈搏。通過她,我看到了農村改革歷程中一個個堅定的足印,看到了基層財務工作規范化的孜孜探索,看到了廣大農村財務工作者的蓬勃朝氣和滿腔熱情。歲月如歌一甲子,凝心聚力又起航,我將繼續奉獻、堅守、傳承,為《農村財務會計》的發展添磚加瓦,愿《農村財務會計》的明天會更好!
李春艷:十年來,我很榮幸自己能夠成為《農村財務會計》的一名編輯,親身參與并見證她的發展成長。每當外出調研,看到她擺放在農經系統工作者的案頭,每當下鄉采訪,聽到老讀者們發自肺腑的稱贊,我都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驕傲自己心血汗水澆灌、悉心照料守護的花朵得以盛放,自豪它腳沾泥土芬芳、心系三農財事的初心情懷一如既往。如今她雖已是花甲,但在我們每個編輯眼中,依然常駐芳華。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未來,我將繼續與之攜手同行,再譜絢麗華章!
湛權:《農村財務會計》已經走過了60個春秋,而我已經陪伴她走過了30個年頭,這30年沉淀的是歲月,是財富,是情感,愿農村財務會計越辦越新,越辦越好,越辦越美!
周嶸:風雨兼程,甲子春秋,回首一路走過的日子,我們與農村基層財會人員相知相伴,與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一并前行,與眾多關愛雜志的作者筆談不輟,留下了太多難以忘懷的故事與感動。在這塊園地,我們以文會友,交流財務知識;我們激揚文字,暢享“三農”故事。《農村財務會計》已走過輝煌的六十年,我們將以堅定的信念,鞭策自己,銳意進取,為她再添光彩。
陳娜:60年來,《農村財務會計》始終與時代同呼吸、與農村財會事業同行。2013年,我有幸成為編輯部的一員,見證了《農村財務會計》日新月異的這5年。每個月,一頁頁散發著油墨香味、思想火花的刊物,都讓我有滿滿的成就感,為能獻上自己的微薄之力而自豪。未來我會把焦點聚集到農村財會人員所想所需上,做好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財會知識普及、新聞宣傳工作,為農村財會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付姓:作為《農村財務會計》的一名編輯,其實在沒來雜志社之前,我就與《農村財務會計》“相識”了。當時還在北京市通州區擔任大學生村官的我,就經常看到村會計翻閱、學習《農村財務會計》;鎮經管站培訓村會計時也把這本刊物作為學習輔導教材;在農村工作,若遇到不懂的問題,我第一時間就向她“請教”。現在的我已由讀者角色轉化為編輯角色,不僅感覺很幸運,而且工作起來還備感親切。如今《農村財務會計》已走過60周年,我將繼續與之同行,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爭取把雜志辦得更好看,讓讀者更愛看!
鄒承東:60年彈指一揮間,《農村財務會計》走過了崢嶸歲月,這本大家親切稱呼為“小刊”的刊物卻有著深厚的歷史與積淀,能夠進入編輯部,同《農村財務會計》以及優秀的媒體工作者齊聚一堂,我感到既榮幸又振奮。在這樣的新時代,我們生逢其時,重任在肩,需要拼搏奮進,思考創新,以青春之心,塑造一個奮斗之我,為《農村財務會計》再添光彩,這才是一個青年媒體工作者應該有的風貌。
祁莉:青春不計耕耘苦,待到秋來實滿盈!回顧過去60年的歷程,《農村財務會計》以昂揚的精神和鮮明的特色,緊扣農業農村發展脈搏,走出了一條求真之路、創新之路、發展之路。作為編輯部的一名新成員,我有幸能夠為《農村財務會計》的發展貢獻自己綿薄的力量,在編刊辦刊的過程中自己也收獲良多!面對未來,我唯有感恩于心,衷心祝愿《農村財務會計》能夠再續新樂章,越辦越輝煌!
李文英:負責《農村財務會計》的美編工作已經整整10個年頭了,10年來,我用我所學到的專業知識,為刊物面貌的潤色增彩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能親身經歷這本有著悠久歷史刊物的發展,我深感榮幸和自豪!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