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時代的《農村財務會計》月刊,如今已經走過60年發展歷程。60年時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60年歲月,爬坡過坎,薪火相傳。歲逢甲子輪回,對于這本涉農“老字號”期刊而言,60年風雨兼程,立足基層為農民理財的腳步未停;60年不負重托,恪盡職守為集體管家的初心未變;60年發憤圖強,深接地氣為農業農村服務的使命未改。
時間衡量壽命長度,內在積淀期刊厚度,質量鑄就品牌高度。當今互聯網時代,信息產業迅猛發展,平面媒體競爭激烈,面對林林總總報刊的浸淫,如何站穩腳跟勇立潮頭、迎接市場大考的洗禮,邁開步伐描繪畫卷、蘊蓄持續創新的活力?恪守定規、精準定位、保持定力,值得思考和期待。
——恪守定規。上世紀50年代,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農村財務會計》之前身《農業社會計》,順應時代潮流破土而出,果敢地扛起為集體為農民當家理財的大旗,肩負起著力提升農村財會人員業務素質的重任,積極投身于火熱的農村建設實踐中。60年來,奉行“指導、務實、普及、創新”的編辦思路,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己任,以政策導向作指引,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決策事,把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知識送到農村,傳授給農民;恪守“農經政策顧問,財會工作指南”的辦刊宗旨,悉心指導鄉村財會人員為發展集體經濟當好參謀,為推進農村改革建言獻策,與農民群眾同甘共苦,幫村民百姓排憂解難,落實農民群眾對集體經濟活動的民主管理權利,確保他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精準定位。60年來,《農村財務會計》秉承創辦之初確立的“說農家話、辦農家事、解農家憂”的基本理念,直面農村,貼近生活,立足基層,打造特色,緊扣世情國情農情,捕捉財經熱點,探究理論前沿,真誠服務讀者,以通俗的語言和身邊案例,現身說法,剖析疑難,詮釋事理,破解困局,宣傳黨和國家有關農村經濟方針政策,介紹規范集體財務管理村務公開范本,交流基層工作實踐經驗,探尋鄉村社會治理方略;堅持指導性、針對性、實用性、可讀性融為一體,解讀財經法規制度,普及財會管理知識,傳播理財核算技能,把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引領農民精打細算、勤儉持家、開源節流、增收節支,不再稀里糊涂過日子,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保持定力。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農村財務會計》響應時代召喚,誕生在昨天,成長在今天,發展在未來。從鉛與火、光與電到數與網,60年的時間長河,見證了《農村財務會計》中流擊水的創新激情,也映照了《農村財務會計》始終不渝的不變初心。60年砥礪奮進,60年春華秋實。60年是基點,也是起點,更是高點。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交匯點上,回望一路走來的那份“初心”,放眼明天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征程萬里任重而道遠。目標意味責任,使命呼喚擔當,新時代孕育新的未來。農村財會工作要適應新時代新要求,一手抓當前,一手謀長遠,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注重用通俗的語言、淺顯的道理、生動的方式,闡述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強化新時代集體資產財務規范化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強對村民百姓投資理財教育的廣泛認知;《農村財務會計》要力推“大編輯部”思想,堅持開門辦刊,宣示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傳承創新并進,講好理財故事。我們要時刻銘記“行百步者敗九十”的古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開拓,砥礪求索,以打造百年老店的責任擔當,集民情匯民意聚民智,不斷完善自我,增強內生動力,用遠見和定力創新發展,矢志服務農村財會事業;堅定信念,攻堅克難,與時俱進,執著追求,繼往開來再出發,為健全鄉村善治凝聚合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功立業,為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出不懈努力。
(作者系本刊特約編審,曾任本刊主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