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鼓起村級集體經濟“錢袋子”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何振軍 字號:【

  近年來,甘肅省靈臺縣著眼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采取政策支持、“三變”改革、強化保障三項舉措,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夯實了村級發展的經濟基礎,增強了脫貧攻堅“造血”功能。截至2018年底,全縣186個行政村全部都有了集體經濟收入。

  一、強化扶持力度,政策資金雙輪拉動

  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夯實村級發展基礎、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的一項基礎工程。先后制定出臺了《靈臺縣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意見》《靈臺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方案》和《靈臺縣貧困村農民合作社全覆蓋三年行動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路徑和重點任務,為全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指明了方向。同時,強化資金支持,2017-2018年積極向上爭取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資金1770萬元,在全縣27個村實施了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針對非試點村發展資金短缺的現狀,縣財政整合村級扶貧互助資金2120萬元,注入159個行政村,由村黨組織建辦產業基地、入股聯營龍頭企業或其他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喚醒沉睡資源,“三變”改革激活驅動

  充分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緊緊圍繞清產核資、健全融資體系、統籌各類資金、加強分類指導等關鍵重點,大力推進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主要內容的“三變”改革,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模式。在對村級集體土地資源和閑置固定資產清產核資、確權登記、評估認定的基礎上,把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確權到戶,由群眾自愿投資入股,引導農戶和經營主體合理確定股權收益分紅方案,推動了群眾發展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健全融資體系,積極探索推行公司化運作、資本化運營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融資平臺,組建了產業發展管理服務平臺、融資平臺、擔保平臺、產業扶貧投資公司和行業協會,形成了“三臺一司一會”的農業投融資體系。統籌各類資金,嚴格執行國省對貧困縣統籌整合財政支農資金的政策,將中央20項、省級l4項涉農資金進行整合,按照資金使用管理規定要求,量化為村集體的股金,集中投入到各類經營主體,按投資入股比例進行分紅。加強分類指導,以基層黨組織為牽引,以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為主體,以肉牛、蘋果、蔬菜、勞務等產業開發為紐帶,以利益聯結為關鍵,積極探索農村“三變”改革實現路徑。采取“黨組織+國有公司+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依托發展成熟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由基層黨組織推動,專業合作社牽頭組織農民群眾入股企業,國有公司給予資金扶持。例如上良鎮北張村,村黨支部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資金80萬元以村集體資金入股合作社,動員190戶群眾將第一、二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75萬元及群眾自有牛棚、設備、勞務等折資入股合作社,以合作社為主體,打包入股盛豐農牧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由企業進行規?;?、市場化運營。同時,縣綠源公司向企業提供債權融資300萬元,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有效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和村集體經濟增收。采取“黨組織+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依托專業合作社組織動員聚合群眾,村集體和農戶共同籌集資金注入,由專業合作社作為經營管理和資本運作主體開展經營。以百里鎮新集村為例,經村黨支部牽線搭橋,成立了新鑫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將本村農戶土地430.58畝折資入股,種植經營黃芪、板藍根等中藥材230.58畝、糧飼兼用型新品種玉米200畝;同時,村黨支部協調將縣財政深度貧困村產業發展扶持資金20萬元為全村44戶貧困戶折資入股,將省國資委幫扶資金45萬元按照貧困戶和村集體8:2的比例折資入股,作為啟動資金,實現抱團發展、統一運營,極大地增加了村集體和群眾收入。

  三是規范日常監管,優化機制全面推動

  在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同路子的同時,靈臺縣進一步加強了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和民主管理,著力規范村級財務,推動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建立健全了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了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把集體資產處置、集體資源流轉等納入縣鄉產權交易中心管理平臺,進行公開招標、拍賣和交易,推動城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按照民主理財、公開透明、群眾監督的原則,建立村集體經濟發展民主決策制度,所有申報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必須通過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同意。成立村民理財小組和監督小組加強監督管理,涉及集體“三資”管理的重大事項,包括集體財務預決算方案、購置或者處置重要固定資產、重大投資項目、舉債及資產資源經營方式確定和變更等,都要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要求,履行民主程序,實行民主決策。建立健全村級資金使用、開支審批、專項資金管理、財務與資產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有效提升了村級財務和集體資產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作者單位:甘肅省靈臺縣農業經營管理站)

責任編輯:朱梓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