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高臺縣2017年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在省市農業部門的精心指導下,高臺縣早安排、早部署,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是充實力量,全面開展清產核資。為確保工作順利開展,縣財政年初預算清理工作專項經費3萬元,每個鎮招聘臨時工作人員3-4名,充實了各鎮農經人員力量。高臺縣在工作實踐中積極探索創新,清產核資實行“一流程三重點四結合五統一”工作法。一流程,即清理核實、價值評估、產權界定、公示確認、審核備案、建立臺賬、匯總上報;三重點,即清理范圍要以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為重點,以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為重點,以村集體債權債務及現金為重點;四結合,清理與征求意見相結合,清理與賬內、賬外相結合,清理與解決問題相結合,清理與整章建制相結合;五統一,統一清理口徑,統一賬務核銷程序,統一公示公開,統一資產評估,統一建賬匯總。研究制定了《債權債務確認書》《固定資產盤盈盤虧審核申請表》《無法收回債權審核申請表》《無法兌付債務審核申請表》《賬務處理說明》等23類表冊和文書,確保各類資產清理規范、高效。全縣136個村、1005個社清理核實出資金4112.4萬元、資產總值48251.83萬元;清理核實經營性資產總值11369.86萬元;清理核實全縣農用地總面積721852畝,建設用地總面積84149畝,未利用地總面積32955畝。
二是民主決策,科學界定成員身份。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保障權利,權責對等、堅守底線,公平公正、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縣上研究制定了《高臺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指導意見》《高臺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實施方案》。結合高臺縣實際,將成員身份界定工作細化為“成立機構、動員部署、層層培訓、調查摸底、梳理分類、起草辦法、鎮級審核、會議票決、界定成員、公示公開、上報備案、總結驗收”12個工作環節,明確了各環節工作任務和時限要求。在成員確定形式上,采取三榜定案的方式確定成員。目前,9個鎮的9個村已完成成員身份界定工作,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6954人,不予界定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24人。并在農業部門備案。
三是民主決策,合理配置股權。按照“依法有序、堅守底線;公開公正、民主決策;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股權配置以體現成員人人有股的成員股為主,各村根據各自實際和村民意愿適當選擇配置了勞齡股、土地股等股權種類,一般不設集體股。成員股,界定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可人均享有,也可根據各村實際有條件區別劃分。勞齡股,出生之日起至改革界點,16周歲前不享有勞齡股,16周歲后每一年積一分,以積分折算股份。折股方式上,可以集體資產、資源性資產和財政投入形成的資產等多種模式進行。股權管理實行不隨人口增減而變動的靜態管理模式,通過繼承和內部轉讓的方式解決新增人口的成員資格和股份獲取問題。
四是三級聯網,搭建產權交易平臺。進一步強化農村土地經營權權能,探索實施了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試點工作,成立了高臺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依托全縣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組建了鎮級服務站、村級服務點,形成了縣鎮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網絡,先期確定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業生產性設施使用權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四荒地”使用權、資產所有權、養殖水面承包經營權、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股權等8大類產權交易內容,交易中心累計發布土地流轉信息113條,成功交易土地經營權13宗1.79萬畝、農村集體資產3宗,交易金額41.92萬元。深入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產品創新,推行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地上附著物抵押擔保貸款試點工作,積極實施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政策,開辟了農業農村融資新渠道。截至目前,已對125家經營主體的流轉土地經營權和農業設施進行了產權評估,為83家經營主體辦理發放土地經營權和地上附著物抵押擔保貸款3.82億元,有效實現了農村生產要素從資源到資產的轉變,解決了農村發展貸款難、擔保難、融資難的“三難”問題,增強了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五是賦權于民,拓寬農民增加收入渠道。通過具體實踐,形成了多種合作經營模式。城關鎮國慶村成立了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今年村集體收入的400多萬元經營性收入平均每個成員可增加財產性收入6800多元。年底,紅星村每年50多萬元農場承包租賃費也可為成員帶來戶均700多元的財產性收入;巷道鎮東聯村開展“產權制度改革+休閑觀光農業”,將整村土地入股“金土地”股份經濟合作社實施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明確了“保底收益+浮動分紅”的利益分配方式,發展以林果產業為主的休閑觀光農業,預計年底社員分紅320萬元;新壩鎮黃蒿村通過“產權制度改革+精準扶貧+生態建設”,將山區荒地資源變為資產,連片種植優質紅梨2362畝,有效實現了生態修復、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的“多贏”;黑泉鎮九壩村、十壩村探索“產權制度改革+旅游”,充分利用區域內現有的沙漠、胡楊林及明長城遺址等景觀資源開展集體林地股份制改革,發展有機枸杞種植、胭脂雞養殖和沙漠旅游等產業,有效盤活了豐富的沙漠、林木資源。通過發展特色產業、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等途徑,試點村都能走出符合自身實際的“產權制度改革+”路子,有力促進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使農村閑置的“死”資源變成了助推農民增收、壯大集體經濟的“活”資產。
(作者單位:甘肅省高臺縣農村經營管理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