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外流,“就連50多歲的農民都外出打工了。”誰來種地,就成了擺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東牛村村支書趙軍海面前最急切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趙軍海牽頭成立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探索“合作社+井長+小農戶”模式,托管農戶土地,利用科技種田,逐步探索出了一條把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起來的富民路。記者踏著初冬的腳步,走訪了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
誰來種地? 探索“合作社+井長+小農戶”模式
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最初是流轉和半托管附近耕地。但很快就遇到了經營問題。由于流轉費高,遇到自然災害產量下降時,收成還不夠流轉費。而半托管的地,大多是東一塊、西一塊,農機的時間都浪費在作業途中,成本高,效率低。碎片化的土地終究難有效益。
明明是為了種好地而成立,合作社卻難有收益。趙軍海急得啞了嗓子,嘴起了泡。功夫不負苦心人。在石家莊市農業局的指導下,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于2015年開始探索農機全程化服務,逐步形成了780元托管費的全托模式。
據理事長趙軍海介紹,“780全托”是以水井為單位,農戶自己選出井長,井長帶水井確權證上的農戶耕地總數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井長+小農戶”,有效地將成方連片的耕地聚焦起來,進行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組織化現代農業作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目前合作社帶動周邊三鄉兩鎮26個自然村、47個大戶或合作社、家庭農場3000余人,服務面積達1.3萬畝。
今年30多歲的趙家勇是社員選出來的53個井長之一,據他說,以前村里鄉親對加入合作社運行還不了解,也有擔心,萬一交了流轉費,不給用承諾的好化肥怎么辦?自己家收獲的麥子被少登記斤數怎么辦?
選了井長就不一樣了。井長負責監督,把化肥袋子拿回家讓農戶看。井長作為紐帶,聽取大家的意見,再反映給合作社。“種什么也是這一個水井的農戶共同決定,放心得很。”
有農戶自己算了這樣一筆賬:自己種地的話,化肥農藥每畝需要投入1158元,交給合作社托管費用780元,自己還不用下地種田。
石家莊市農經處李學敏表示,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成方連片的基礎上,真正實現了“農機、農技、農托、農資、農化”的核心五農服務,孩子放心打工去,老人種地不用愁。
天亮合作社于2015年成立了黨總支,下轄五個黨支部,155名黨員,在黨組織的引領下,合作社的發展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也獲得了多方肯定,2016年被河北省評為省級示范社,2018年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
怎么保證效益? 科技帶領農戶共享現代農業紅利
抓起庫房里正在加工的麥粒,趙軍海對記者說:“你看合作社2018年收獲的紫小麥,不僅保健價值高,售價也高。”據介紹,紫小麥雖然畝產和普通小麥差不多,但是市場價格卻是普通小麥的4倍。2018年,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了1000多畝的紫優5號彩麥,且均為訂單收購,效益大幅增長。據了解,一袋5公斤的紫優5號全麥粉售價達80元。
趙軍海說,合作社成立的基礎是信任。而最初的這份信任不只來源于他十多年的村支書經歷,更源自村民對他掌握技術的認可。在擔任村支書之前,趙軍海被中科院的欒城試驗站聘為果樹技術員。多年的工作經歷讓趙軍海深刻體會到了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不只是新品種,合作社在現代農業技術、管理等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合作社采取集約化管理,全程機械化生產,提高了耕種管理效率,大幅度減少成本。從成立以來,合作社陸續購置高效植保機械和節水噴灌機械等各類農業機械,培養農機操作人員,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了“種地不跟耬,澆地不拿锨,噴藥不進田”的現代農業模式。截至目前,合作社擁有各類農業機械60余臺套,初步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
村里一位社員對記者說,自己雖然種地多年,也了解到現在農業有很多新技術、新機械出現,但農民一家一戶的地養不起大農機,農民個人也很難聯系到新品種。通過加入合作社,搭上了合作社的快車,農戶直接共享了現代農業成果,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據了解,2017年合作社成員社內年均收入26623元。
目前合作社占地 4000多平米,包含辦公區、農機具庫區、農資庫區、糧庫區。合作社的種子、農藥均是廠家直接供應的方式,減少了中間環節,比農民自己買要便宜很多。目前,天亮合作社與國內眾多知名的農業生產資料制造商合作,廣西田園、中農博遠、農哈哈、長城農藥等長期為合作社提供技術及產品研發支持。當下合作社發展迅速,合作社開始向農產品深加工、電商平臺、特色麥“紫優 5 號”種植標準、產品標準及核桃加工方向發展,現已注冊“天亮”“沐宸”牌商標。
“下一步,我們打算引導農民把自家的核桃樹折股入社,把多年來粗放經營的核桃做成我們當地的品牌。”提到未來計劃,趙軍海挺了挺腰,目光堅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