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對河北省辛集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會計機構設置和財會人員配備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及個人認識談點淺見。
一、《會計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的規定
(一)單獨設置會計機構。凡是經營規模較大、業務量較大且有能力單獨進行會計核算的合作社,應當單獨設置會計機構,配備與工作要求相適應,具有一定素質的財會人員,專職負責合作社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
(二)聘請外部兼職財會人員記賬。對于那些發展規模較小、經濟業務不多、財務收支金額不大的小型合作社,或是規模較大但暫時不具備條件單獨設置會計機構的合作社,可以采取合作社內部人員兼任出納負責貨幣資金收支與從合作社外部聘請兼職會計定期或不定期到合作社記賬的方式,以解決合作社的記賬、核算和編制報表問題。
(三)委托代理記賬。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規定,對不具備條件的合作社,也可以本著民主、自愿的原則,委托鄉村經營管理機構、代理記賬機構或單獨設置會計機構的合作社代理記賬、核算。
二、合作社會計機構設置及財會人員配備的辛集實踐
從調研情況看,盡管大多數合作社的會計機構設置與財會人員配備不符合要求,但也有少數合作社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一)從外部聘請專職財會人員。例如辛集市某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適應自身不斷發展的需要,自2016年起,聘請已退休的市農經站長擔任財務顧問,在會計核算方面突出抓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建立會計機構。從社會公開招聘了3名具有財會大專以上學歷、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具備一定財會工作經驗的人員分別擔任專職會計、專職出納和兼職實物保管員。二是建立健全財會賬簿。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規定,會計設置總分類賬、固定資產明細賬、產品物資明細賬、股金明細賬、應付工資明細賬、其他明細賬以及固定資產使用登記臺賬;出納員設置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保管員設置庫存產品物資登記簿,并按要求使用復式記賬憑證和收據、產品入庫單、產品出庫單等自制原始憑證,運用借貸記賬法按月記賬、結賬和編制報表。三是建立健全了會計核算、貨幣資金管理、固定資產及產品物資管理、收入入賬和開支審批、會計檔案管理、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盈余分配等項管理制度。由于財會人員專職專業,財會隊伍的整體素質較高,再加上聘請的財務顧問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負責人、財會人員和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指導、監督,財會工作質量比較規范。再如辛集市某梨果專業合作社聘請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財會人員分別擔任會計和出納,按要求設置會計賬簿和運用金蝶會計軟件進行會計核算,該運行模式自2010年起運行至今,財會人員穩定,財會工作質量較高,實現了合作社和財會人員雙贏,促進了合作社健康發展,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
實踐證明:該種財會機構設置和財會人員配備模式的優點是所配備的財會人員整體業務素質高,所從事的財會工作基本上專職專業,有比較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和請銷假制度,能夠保證財會工作的順利進行。其缺點是專職人員比較多,運行成本(主要是工資報酬)比較高,當合作社經濟效益不理想時難以堅持下來。
(二)外部聘請兼職會計與內部成員(或家屬)擔任專(兼)職出納相結合。具體做法是對專業技術性比較強、業務工作量比較小的會計工作,采取從外部聘請財會人員兼任,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到合作社完成記賬、報賬和結賬。對于專業技術性不強、收支業務比較頻繁的現金出納工作,采取由內部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財會基礎的人員專職擔任或兼職擔任。例如辛集市某養雞專業合作社明確一名成員兼職出納工作,負責貨幣資金的日常收付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現金日記賬的登記,以及收付款憑證的編制。同時,該社還從社會上聘請具有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和有一定財會工作經驗的財會人員擔任兼職會計,每月1-5日負責為合作社完成記賬、結賬、報稅和報表。
實踐證明:該種財會機構設置和財會人員配備模式的優點是人工費用開支較少,基本上符合會計法和財務會計制度對會計核算工作的要求,因而適合大多數發展規模中等和經濟業務一般的合作社采用。
(三)財會人員全部由內部人員兼職。具體做法是不論專業技術性比較強的會計工作,還是業務發生比較頻繁的出納工作或實物保管工作,全部由合作社內部成員或家屬專(兼)職擔任。例如辛集市某糧棉專業合作社從內部成員中明確1人兼職會計、1人兼職出納和1人兼職實物保管員,其主要工作仍以從事合作社的正常經營活動為主,所兼職的財會工作為輔,其報酬略高于合作社其他成員(一般成員日工資60,兼職人員日工資80元)。
實踐證明:該種財會機構設置和財會人員配備模式的優點是運行成本低,其缺點是會計核算質量較低,會計信息不很真實。創辦初期或發展規模特別小的合作社作為過渡或權宜之計尚可。
(作者單位:河北省辛集市農村經濟管理站、石家莊市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