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東城街道把推進股份制改革作為破解村社發展瓶頸、保障群眾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抓手,平穩推進股份制改革工作,保障了農民的合法權益,有效地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一、組建程序,一道不減
東城街道在股份制改革中,嚴格按組建程序,確保操作規范,在股權證發放之前,村級股改工作要走七道程序,一道不能減。
一是成立組織機構。街道成立了領導班子、工作班子,村級成立股份合作社改革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確保股改工作有序推進。
二是宣傳發動。以致村民公開信的形式把涉及改革的政策和有關精神告知村民。
三是人員摸底調查與農戶簽字確認。股改小組成員通過翻閱歷年檔案或到戶籍管理部門查找依據,核實的情況由戶主親筆簽字確認。
四是起草實施方案。股改小組組織召開不同范圍的黨員、村民代表座談會,在對照相關的法規政策、廣泛聽取村民對股份合作制改革意見的基礎上醞釀提出初步的實施方案意見。
五是意見稿公示質詢。村股改領導小組對形成的方案達成較為一致的共識,并在人員居住較為集中之地進行公示,有異議的向接受質詢的工作小組反映情況,由工作小組再次調查核實。
六是股東資格認定。對股東資格的確認,應按照“依據法律、尊重歷史、尊重世俗、公平合理”的原則,以其戶籍性質、二輪土地承包權、實際生產生活所在地、享受集體分配和履行村民義務等情況為基本依據進行綜合考慮。
七是制訂章程。村股改領導小組根據國家法律和有關政策,結合自身實際,制訂章程。并經公示修改完善后由村(居)民代表會議依法表決。村(居)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的實施方案經街道核準后組織實施。
二、資產清核,一項不少
在改制過程中,東城街道采取先易后難、先賬內后賬外的方法,對村(居)集體及其屬下經濟實體所有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進行全面清查核實,界定資產權屬,明確產權關系,嚴防村集體資產“跑冒滴漏”。
一是核實資產。核實固定資產房屋建筑類,建筑面積21.13萬平方米,價值15763萬元,其中經營性房屋建筑17.73萬平方米。非經營性辦公用房、公益用房等2.5萬平方米。核實固定資產機械、工具等其他固定資產4169臺(件、套)。
二是核實資源。東城街道聘請了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全面的集體資源核實,確保了集體資源清查一塊不少,共核實集體資源土地面積3.47萬畝,其中承包經營1.7萬畝,年租金1705.2萬元。清理經濟合同443份,其中資源租賃承包合同325份,資產租賃承包合同118份。
三是核實資金。核實村組交鎮代管款1.42億元,核實清理各類往來5452筆,金額25142萬元,其中:核實債權4707筆,金額22903萬元,核實債務745筆,金額2239萬元。對確實無法收回的債權可實行“銷賬不銷案”的辦法,但要經村(居)民代表會議審議確認,并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注銷,清產核資共核銷各類呆賬532筆,金額5102.58萬元。
三、四榜公示,一件不省
東城街道各村(居)采取“四榜公示”的方法,完成了農村集體經濟股改工作。
第一榜:公布初步入戶調查結果,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公開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個工作日。公示中群眾提出異議的要認真核實情況并根據有關政策予以處理,確保清人分類的結果群眾普遍認可。
第二榜:公布人員核實結果,并逐戶簽字確認。
第三榜:公布人員最終結果,作為股東資格的確認和資產量化的具體依據。
第四榜:清產核資結果,所有清產核資的審計記錄、實地盤點記錄、通過函證確認的所有債權債務記錄等資料,必須由工作小組成員共同簽名確認。清產核資工作小組將清核的結果形成報告,并報街道業務主管部門審核,經村民代表會議確認后公示。
四、應進必進,一戶不缺
東城街道要求各村以戶籍為基本依據,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對戶籍在村內的所有人員進行全面清理清查,確定村(居)內所有人員身份。調查摸底工作使用統一表格樣式,實行一戶一表。調查對象包括現在和曾經在村(居)的戶籍人員,按常住人口、空掛人口和其他類型人口進行分類登記。調查內容主要為:本村在冊農業人口姓名、出生時間、身份證號碼、婚姻狀況、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時間等;非在冊農業人口如參軍、就學、服刑等人員的姓名、出生時間、身份證號碼、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時間以及成為非在冊農業人口的時間等。成員身份調查表的信息由戶主或家庭18周歲以上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員代為簽字確認,村級股改工作小組根據法律法規政策,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查后,精準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同時召開村(居)民代表大會對審核的結果進行表決,東城街道共核實9956戶,31822人,其中符合成員身份31468人。確保了應進必進,一個不少。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東城街道農村經濟發展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