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很多代表圍繞農村財務管理、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治理等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本刊編輯部摘取其中3條,并且梳理了多名代表在兩會上關于扶貧資金管理的發聲,以供參考。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多名代表委員聚焦扶貧資金管理發聲。在上海代表團的小組審議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樊蕓分享了她去年4月到安徽省仙寓山一個小山村調研的故事。她發現該村為修路早就申請下來的國家扶貧資金卻一直沒有使用,而且沒有監督。“像這樣的情況,可能還不是個例。”樊蕓代表提出建議,“我們的財政資金,撥付后有沒有使用效率?人大常委會應該進行監督,要讓老百姓真正地受惠,不要讓扶貧資金擱淺在半路上。”
全國政協常委、審計署副審計長秦博勇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扶貧資金的每一分錢都要用到貧困群眾身上,確保能夠精準脫貧!”她表示,要對扶貧資金實行陽光監管,讓群眾能夠監督資金使用情況,確保資金安全。扶貧資金來之不易,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要用好、用活、用出成效,讓每一筆扶貧資金的效益都要最大化。為此,她建議有關部門在管理使用過程中重點關注精準、安全和績效,特別是要關注在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移民搬遷和社保兜底等項目上的精準落實情況。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從為構建防范返貧長效機制角度對扶貧資金監管提出建議。他表示,在績效評價與監管方面,應加強對扶貧資金使用的績效評價,確保扶貧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同時,村集體經濟的強大也是防范返貧的有力支撐,隨著村集體經濟規模的不斷壯大,資金的使用和監管要及時跟進,特別是村“兩委”剛剛換屆,村干部變動較大,要提前緊繩,確保村集體經濟資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府參事、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從自己的實際工作出發,針對扶貧資金審計提出多條建議。他表示,應建立精準、高效的涉農財政資金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社會職能,建立涉農財政資金項目全過程動態審計評估機制。應加強立項專業評審機制,建立統一的項目數據庫。建立健全資金投入前期論證制度,引入專業服務機構進行全程跟蹤監管,規范項目管理,并將審計監督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同時,強化涉農財政資金績效考核評價和問責追究機制,整合監管力量,嚴格涉農項目的資金撥付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羅建國在與人民網網友交流時也著重介紹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工作計劃。他表示,下一步,將嚴格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與地方財政收入增量掛鉤機制,盤活財政存量,優化支出結構,統籌整合資金,并發揮好財政引導撬動作用,讓社會資金、金融資本等投向脫貧攻堅領域,做大資金投入的“蛋糕”。在資金監管方面,圍繞財政資金投入、分配、使用、監管等環節,全面推進財政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全面實施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管理,全面推進財政扶貧資金公開,進一步推進陽光扶貧、廉潔扶貧。
全國政協常委溫思美:建言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
全國政協常委溫思美今年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建議》的提案。溫思美指出,目前在國家層面,還未出臺專門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現行財政部出臺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也比較陳舊,已不適應農村社會發展新形勢和村集體經濟組織新業務。溫思美認為,農村財務管理制度的出臺和對現行農村會計制度進行修訂迫在眉睫。
另外,他還建議進一步明晰鄉鎮監管機構的職責定位,加大對經濟落后地區鄉鎮監管機構和會計代理服務機構、人員的保障力度,鍛造一支堅強有力的農村財務監管和會計工作隊伍,是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的組織保證。
溫思美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工作指導,督促各地完善村賬鎮代管制度和手續,提升村賬鎮代管工作質量和監管能力。同時,指導有條件的地區,加快推進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向村民小組一級延伸。此外,他建議從國家層面進一步總結南海模式,研究制定推進全國農村財務會計監管信息化工作規劃,進一步提高農村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
(來源:人民政協網)
全國人大代表蔣小松:把村干部待遇與上年度本村收入掛鉤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院長蔣小松提交了關于建立村級干部激勵機制的建議。他建議在現有基礎上大幅度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具體操作上,可以把村級干部的待遇與上年度本村農民人均收入掛鉤。以村支書為例,根據不同區域可考慮其報酬等于上年度本村農民人均收入的2倍至4倍。
去年他調研發現,村干部和村民普遍希望村級組織的雜務再少點、自治的空間再大點,村干部的待遇再高點,對此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強化村級自治組織的自治職能。不能將本應由上一級政府機構和部門承擔的事務性工作延伸至村,切實減輕村干部的工作負擔和壓力。
二是允許村干部參與產業發展和享受勞動成果。建議把村干部納入技能培訓的受訓者范圍,允許村干部參加合作社并通過自己的資金、技術和勞動投入獲得收益,使他們既是村里的管理者也是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三是提高村級干部的基本待遇。建立村級干部評優機制,獎勵守信念、品行好、有本領、講貢獻的村級干部,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加強財政支持,具體操作上,可以把村級干部的待遇與上年度本村農民人均收入掛鉤。農民人均收入增長,村干部報酬隨之增長。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全國人大代表吳惠芳:農村集體經濟稅收優惠亟待明確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表示,目前稅收政策對農村集體經濟的調節功能較弱,稅收政策調整滯后于當下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變化,建議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稅收優惠政策。
吳惠芳提出五點建議。一是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專門組建農村集體經濟“巡導員”隊伍,收集整理基層關于稅收優惠政策的建議和期盼。二是制定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稅收優惠政策的草綱。三是明確界定相關稅種的征稅范圍。四是將稅收優惠政策在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推廣試行,做進一步的修改完善。五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發展紅利。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