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濰坊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八種模式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花照順 字號:【

  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推進改革的同時,積極創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思路,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不斷釋放農村發展新動能,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全市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結合各村經濟基礎、地理條件、資源稟賦等因素,濰坊市初步探索形成了八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1. 物業租賃型。主要適用于城中村、城郊村、園區村,這些村區位和基礎比較好,大多既有資金又有可用建設用地。對這些村,按照“留資產不留資金,搞物業不搞經營”的思路,通過建標準廠房、沿街店鋪、市場、寫字樓、民工公寓等,進行物業租賃經營,使村集體獲取長期而穩定的租金收入,其特點是不需要進行復雜的組織運作。奎文區李家村通過南下河市場和綜合辦公樓租賃,每年實現集體收入2000多萬元。寒亭區葉家莊子村利用城中村改造騰出的土地建起了村級工業園,通過廠房對外租賃,年實現村集體收入490多萬元。諸城市西辛興村村集體經濟僅靠物業管理、商業用房租賃和專業市場出租等年收入就達50萬元以上。

  2. 資本運營型。主要適用于城中村、城郊村,這些村的特點是有資金,但一時轉化不成物業。對這些村,按照“以錢生錢”的思路,發揮集體富余資金的效益,其特點是運作難度和風險較大,對村級班子的運營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前提是必須確保資金的安全。壽光市圣城街道東關社區投資1.1億元,成立小額貸款擔保公司進軍資本市場和金融領域,年實現集體收入2000多萬元。臨朐縣城關街道興隆村利用3000萬元村級集體積累,進行金融理財投資和內部資金互助,年實現收入400多萬元。青州市何官鎮南張樓村通過入股石油機械廠等骨干企業,村集體每年收取分紅收益,村集體年經濟收入179萬元。奎文區中上虞經濟專業合作社積極開展資本運營,向濰坊家豪置業有限公司融資4000萬元,每年實現800萬元投資收益。

  3. 資源開發型。主要適用于有“四荒地”、山林、灘涂、水面、貨場、地下礦產資源的村。對這些村,按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路。通過對資源招標承包,獲取發包收入。坊子區坊城街道后寧村一處占地4萬多平方米的倉儲場地,之前一直由村集體經營,因管理不善而關停,產權改革后,通過競標方式公開對外發包,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壽光市侯鎮地溝村,依靠鹵水資源,建成了450公頃鹽田,年產原鹽10萬噸,鹽田每年發包收入150萬元。高密市官廳村依托集中居住區建設,通過復墾舊村、整理村內廢棄灣塘、地邊地腳等增加土地300多畝,通過土地流轉,年增加集體收入30多萬元。

  4. 聯合經營型。按照“村里塔橋、招商引資”的思路,由村里能提供場所,搭起框架,通過建市場、興辦工業園,吸引外來投資,增加集體收入。奎文區則爾莊村建立了君泰商城、君泰五金建材市場、君泰便民市場、君泰二手物品交易市場、君泰花卉文化城、君泰新舊貨市場、君泰山莊等七個市場,年實現集體收入1000多萬元。青州市益都街道任七社區通過盤活整理閑散土地,為發展二三產業提供平臺,先后招商引進了9家規模和大型企業,社區集體年收入達330多萬元。青州市任七社區積極發展工業經濟和物流園,先后招商引進了青州合力化纖有限公司、山東永利鋼結構有限公司等9家大型企業,僅靠租賃年收入就達340多萬元。諸城市皇華店村,建設了200余畝鎮西工業園,吸引東寶機械、萬得福食品等企業前來投資建廠,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0多萬元。

  5. 合作組織帶動型。立足濰坊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合作社蓬勃發展的新形勢,全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模式,充分發揮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把黨員集合起來、把群眾組織起來,因地制宜、抱團發展,實現富民強村。壽光市洛城街道東斟灌村,由黨支部領辦果菜專業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資金互助合作社,年村集體收入90多萬元。青州市何官鎮南小王村,由村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年實現集體收入40多萬元。

  6. 服務創收型。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由村集體領辦、創辦各類服務性組織,通過服務增加村級收入。實現服務收入。壽光三元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服務站,面向全國開展蔬菜生產農資、農技服務。2009年以來,每年實現服務收入320多萬元。昌邑市石埠前村,建設了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批發市場,為周邊種植戶提供生產經營服務,通過收取服務費的方式,增加村集體收入320萬元;辛莊村成立了匯鑫農機專業合作社,面向辛莊村及周邊村開展集種、管、收、銷于一體的專業農業服務,實現村集體收入56萬元。

  7. 強村帶弱村發展型。以村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為核心,整合若干相鄰一般村、落后村,打破過去各村“各自為戰”的情況,以均衡理念補短板,發揮各村服務資源,實現村級協作、資源共享、互幫共進,實現強村帶弱村,有效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整體水平。壽光市東關社區是典型的經濟強村,近年來該村通過土地租賃、聯合開發等形式,與洛城街道、文家街道的相關村合作建設了東宇鴻翔汽車城、東宇金海商城等服務業項目,既實現了本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又帶動了合作村的集體增收。

  8. 產業培植型。立足村莊優勢條件,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既能解決村民就近就業,又能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打好基礎。臨朐縣牛寨村依托古村落原始形態,與南方企業聯手打造精品民宿項目,村集體收入由5年前不足3萬元迅速增加到200萬元。諸城市桃林鎮阿洛子經聯社通過土地流轉發展桃園2000余畝,每年增加集體收入100多萬元,實現了土地利用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農村經濟管理處)

  ?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