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江蘇省金湖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的大廳人頭攢動,金北街道軍王村600多棵楊樹拍賣引來31家從事木材銷售、加工企業和個體戶參加,人們三三兩兩低頭密談,似乎都胸有成竹。10點一到,拍賣開始,隨著每一次宣布報價,競拍號碼牌此起彼落,價格從15.8萬元飆升至23.1萬元,最后關頭,坐在大廳一角的木材企業女老板紀書蘭以23.2萬元拍得。這次交易溢價7.4萬元,溢價率達46.8%,超出軍王村黨支部書記王澤林的預期,趕來旁聽拍賣的村民代表們紛紛表示滿意。
這是金湖縣農村產權交易的一個縮影。從2015年7月成立運行至今,金湖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累計實現農村產權交易項目5121宗、交易額14.45億元,交易溢價3600萬元。對于一個30多萬人口的蘇北小縣來說,成績來之不易。
“進場交易,發包收入有保證,工程用錢更透明”
2018年11月16日,閔橋鎮養殖場葉家渡945.7畝魚塘在金湖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公開發包,交易底價每年850元/畝,8家養殖戶及農業企業聞訊趕來競標,最終成交價為1359元,每畝溢價509元,為該鎮集體養殖場增收約240萬元。對此,閔橋鎮鎮長黃玉華十分激動:“真是沒想到,溢價這么高。多虧了產權交易中心,集體的發包收入擺在明面上,更有保證了。”
無獨有偶。同樣深有感觸的還有呂良鎮前進村黨支部書記楊茂湘。為改善居住條件,該村142戶農戶響應政府號召自愿退出宅基地,到農民集中安置點居住。退出的宅基地需要復墾,經測算并經集體研究,每戶復墾發包價3000元。項目總價雖然只有42.6萬元,但托關系找來的企業和個人倒是不少,讓楊茂湘頗傷腦筋。2018年11月23日,項目在縣交易中心公開交易,最終成交價為每戶2280元,為集體節約10多萬元。楊書記對記者表示:“進場招標,工程用錢大家都看得見,更透明,真是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2012年2月,金湖縣被確定為江蘇省12個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組建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是農村改革試驗的七項內容之一,自此,金湖縣就開始著重調研各類農村產權交易需求。
據金湖縣委農村工作部工作人員介紹,為充分保證農村產權交易的公平透明、自主交易、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縣財政投入80多萬元,裝修改造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辦公條件,建成500平方米的交易場所,內設交易大廳、服務臺、會議室、洽談室、招投標室等,購置了LED滾動顯示大屏、身份證識別儀、高拍儀等必要的辦公設施。同時,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農村產權交易標的額不高、涉及面廣、交易量大,且大多數在農村的特點,各鎮依托農經站設立了交易服務大廳,主要負責本區域單宗額度10萬元以下和土地流轉300畝以下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工作。此外,鎮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還負責本地區交易信息的收集報送、交易受理、資格初審、鎮域范圍信息發布工作。
為規范農村交易,金湖縣結合實際,研究出臺了《金湖縣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制定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實施細則和土地流轉流入方資格審查辦法以及農村集體小型工程承發包實施辦法等一系列制度;出臺土地經營權價值評估指導意見,發布全縣評估指導價格。同時,從農村產權交易的范圍、方式、程序及交易行為規范和交易爭議處理等多方面進行了明確。縣、鎮兩級產權交易市場實現統一監督管理、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鑒證、統一平臺建設的“五統一”管理模式。
在交易范圍和交易流程上,金湖縣嚴格按照“提出交易申請、進行前置審核、發布流轉信息、審查受讓方資料、組織產權交易、簽訂交易合同、出具交易鑒證”的交易程序,同時嚴格按照省平臺的操作流程進行操作,以及規范各種文本,確保公平競爭、公開透明、規范有序。
為避免在建設產權交易中心過程中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金湖縣提前謀劃,完善了市場體系架構,成立了縣長任主任的縣農村產權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并將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定為社會服務公益性事業單位,屬縣委農工部,核定編制5人,鎮農村產權交易所明確1名專職人員,1-2名兼職人員負責農村產權交易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機構、有陣地、有人員、有經費。
春種一粒子,秋收萬顆糧。到2016年11月,金湖縣被批準為江蘇省新一輪農村改革試驗區,承擔的試點任務已是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標準化建設。
規范交易激活各類主體發展
農民手中的承包地能否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融資渠道?作為全國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和農村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應用試點縣,金湖縣注重發揮產權交易中心的聯結作用。
據了解,為更好服務農村金融改革,激活各類主體發展,金湖縣研究出臺了《金湖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縣財政安排2000萬元風險補償基金,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提供風險保障。產權交易機構幫助開展合同鑒證、權屬變更、價值評估、權證辦理以及矛盾協調等工作,通過辦理土地經營權流轉證書、他項權利證書,向銀行抵押獲得貸款,解決農村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2016年試點至目前,金湖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共辦理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登記826筆、貸款額3.65億元,貸款余額2.25億元,惠及3500多農戶,貸款筆數及貸款額均具全省前列。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實現了全縣鄉鎮全覆蓋、涉農銀行全覆蓋。
金湖縣委農工部部長許夏國談起全縣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時,直言“增強了改革獲得感”,并總結為“三增加一減少”。首先是激發農村產權交易活力,交易規模逐年增加。標準化的市場為農村各類產權資源提供了商品化、規模化的交易平臺,政府為產權交易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激勵了村集體、農民將產權帶入市場交易,釋放了農村活力。其次是培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搭建流轉服務平臺,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引導土地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股份合作社、專業合作社集中。再次是促進農村集體和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標準化建設,盤活了農村集體所有的資產資源和農民持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等財產性資產,有效提升了農民財產性收入。“一減少”是涉農信訪糾紛逐步減少。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完善了村級治理體系,群眾廣泛參與村級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項目的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評議的過程,實現了過去“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轉變。集體資產資源全部進場公開交易,避免了暗箱操作,干群關系得到改善,反映村干部在資產資源處置方面的信訪等問題逐步減少。
(特約通訊員單位:江蘇省金湖縣委農工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