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由于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貴州省清鎮市絕大部分村沒有多余的工作經費聘用專業會計做賬,多數村是臨時請本村稍微懂一點寫算的農民記賬,工資較低。大部分村財務人員不穩定,流動大,導致多數村的賬目混亂不清、支出不合理、白條子多等問題嚴重。經各級多次調研,清鎮市自2003年起開始試行“村財鄉代管”服務,通過17年的努力,逐漸探索出“六建”新模式,強化對村級財務的規范化管理。
一是建立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組織領導。市、鄉兩級政府都建立了加強農村財管管理的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并明確各地財政分局專業技術人員2-4人具體負責此項工作。切實加強領導、健全機構、明確職責,抓好清鎮市“村財鄉代管”各項工作。
二是建立資金專戶,有效控制“坐支”。清鎮市181個村自2003年起實行“村財鄉代管”后,當即撤銷了各村原有銀行賬戶,同時成立10個“村集體資金專戶”(1個鄉鎮1個專戶,5個社區共用1個專戶),對村集體所有的財務收支實行專戶統一核算和管理。嚴格監督村級各項費用支出,有效控制“坐支”現象的發生。
三是建一支專業財務管理隊伍,規范會計賬目。各鄉(鎮)及社區的財政分局分別設置“村財鄉代管”的專業總會計和出納各一名,分別負責轄區內所有村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全市181個村共設置村級專業會計12人,出納10人,多數為當地財政分局正式在編的干部職工。各村再設置報賬員1人,全市村級報賬員共181人。報賬員是由各村自行選定(多數為副職以下的村干部兼任),負責報賬單據的初審、收集整理,并送到財政分局報賬。每年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財政局定期開展村財培訓和不定期到鄉鎮進行業務指導,努力建設一支專業技術強、業務精和覺悟高的村級財務管理隊伍,不斷規范村級會計賬目。
四是開展財務核算信息化建設,降低財務工作量。目前全市181個村級財務核算全面實行電子信息化,清鎮市主要使用的是用友財務軟件和新中大農村財務軟件,逐步降低財務工作量,減輕財務人員工作壓力。特別是清鎮市村數較多的街鎮,只需配備一個會計和一個出納負責轄區22個村的財務報賬工作。
五是建立雙層監督體系,堵住不合理開支漏洞。全市181個村均成立了由3-5人組成的民生監督理財小組,負責對各項村級財務開支進行審核監督。根據制定的財務報銷制度,按支出金額的大小和重要性,分別需經村支“兩委”、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理財小組在發生支出前進行開會討論通過,再由民生監督理財小組組長審核簽字進行報銷,有效堵住村級不合理開支漏洞。
六是建一套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各項財務活動。清鎮市根據“村財鄉代管”工作需要,制定了“財務收支管理審核制度、預決算制度、財務公開制度、資產清查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票據管理和會計檔案管理制度、村干部換屆審計制度”等一系列的章程制度,進一步規范各項財務活動,及時掌握村級財務狀況,廣泛接受群眾的監督,客觀、公正對村干部作出評價,還干部一個清白,給群眾一個明白。
行之有效的措施,規范的管理,開創了清鎮市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局面。
一是資金干部上雙保險。清鎮市實施“村財鄉代管”后,特別是近年來探索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和統一的財務操作流程,進一步規范了各項財務活動,堵住不合理開支漏洞,有效遏制財務管理混亂和財務“坐支”現象。近3年來,全市沒有出現一例村干部因財務管理問題受處分人員,既保障了村集體資金的安全,又保護了干部。
二是扭轉集體無錢辦事局面。實施“村財鄉代管”前,清鎮市絕大部分村賬上基本無錢,個別村甚至出現赤字,村集體經濟發展舉步維艱。自2003年實施“村財鄉代管”后,由于加強了財政對村集體項目資金的監管,嚴格控制不合理支出,使得村集體基本上每年都有節余,逐步積累了大量資金。截至2019年,全市181個村集體賬面貨幣資金12754.36萬元,平均每個村70.46萬元,年均增加750.25萬元,從根本上扭轉了村集體無錢辦事的局面。
三是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不斷增大,造血功能不斷增強。實施“村財鄉代管”之前,清鎮市的村集體基本沒有經營性資產,村集體固定資產管理責任不清,時有流失并難以追責。至2003年實施“村財鄉代管”后,農業和財政兩家聯合加強對集體資產,特別是新增重要固定資產的監管,建立臺賬,明確責任,從源頭上堵住了村集體資產的流失漏洞。截至2019年,全市181個村集體共有經營性資產26965.61萬元(其中經營性固定資產22313.72萬元),平均每個村148.98萬元,年均增加1586.21萬元。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不斷增大,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不斷增強。
四是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經營利潤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實施“村財鄉代管”之后,隨著村集體資金的結余增大,加上近幾年國家對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力度不斷增強,給村集體經濟發展各種經營性的項目帶來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實施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163個,村集體實際投資26965.61萬元(含資源資產的估價),其中政府補助3911.17萬元,占總投資的14.5%。2019年村集體經營利潤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為1224.38萬元,占當年村集體總收入的36.6%,其中上百萬的村3個。相比過去集體收入95%以上靠政府撥款解決的情況,清鎮市村集體經濟發展又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作者單位:貴州省清鎮市農經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