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經營權入社、種植周期性農作物、按土地交易量進行盈余分配的獨立特征,按照財政部《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規定,筆者對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入社股金,生產成本,接受財政直接補助資金、他人捐助資金,資產、固定資產購置,盈余分配核算等會計實務賬務處理方面進行解析探討。
合作社收到第一批成員以土地經營權出資形式入社時,按其與合作社確認的折資股金額,借記“無形資產-土地經營權”,貸記“股金-土地經營權股金”。
(一)入社股金的核算
1. 2018年6月,成員張樹、胡軍、王林分別以2畝、3畝、4畝10年的土地經營權入社,與合作社協商,約定每畝地每年折資額為800元,一畝地為一股,按每股每年800元進行分紅,確認其股金分別為16000元、24000元、32000元。
借:無形資產—土地經營權
72 000
貸:股金—土地股金
—張樹16 000
—胡軍 24 000
—王林32 000
2. 2018年6月,成員張三以一臺六成新的拖拉機入股,經評估價值7000元,李四以8000元貨幣資金入股,款存入合作社公戶。按章程規定,資金及實物入股均按7000元為一股,實際出資與股金額之間的差額,貸記資本公積科目。
借:銀行存款 8 000
固定資產—六成新拖拉機
7 000
貸:股金-實物股金-張三
7 000
股金—貸幣資金—李四
7 000
資本公積1 000
3. 退社股金的核算
王林4畝地在入社2年后,要求退社2畝地。
借:股金—土地股金—王林
16 000
貸:無形資產—土地經營權
16 000
李四在入社2年后,要求退股,
借:股金—貨幣資金—李四
7 000
貸:銀行存款7 000
(二)農業種植類生產成本核算
2018年10月至12月,種植冬小麥直接人工費共4520元,直接材料51712元,機械作業費6398元,其他直接費11112元,2018年共計投入73742元。會計分錄如下:
1. 2018年種植小麥人工費
借:生產成本
-2018年冬小麥-直接人工
4 520
貸:成員往來-王明4 520
2. 2018年小麥肥料款
借:生產成本
—2018年冬小麥
—直接材料51 712
貸:應付款-孫華51 712
3. 2018年種植小麥播種機械費
借:生產成本
—2018年冬小麥
—機械作業費6 398
貸:銀行存款6 398
4. 2018年冬小麥灌溉費
借:生產成本
—2018年冬小麥
—其他直接費11 112
貸:銀行存款11 112
5. 因會計報表的統計是自然年度,冬小麥種植周期是跨年度的,為實現報表數據準確、規范、統一,年末需要結轉冬小麥成本,下一年1月份把成本再轉回,根據上例冬小麥2018年12月底投入總成本數73742元,做如下會計分錄:
年末結轉生產成本小麥到消耗性生物資產小麥科目
借:其他農業資產
—消耗性生物資產73 742
貸:生產成本
—直接人工4 520
—直接材料51 712
—機械作業費6 398
—其他直接費11 112
下一年1月份做相反會計分錄,自消耗性生物資產小麥科目轉回到小麥生產成本科目。
假設到小麥收獲時,各項生產成本比1月份只增加了機械作業費,銷售取得收入時,結轉小麥的全部生產成本。
借:經營支出
—小麥—2018年冬小麥
100 000
貸:生產成本
—直接人工4 520
—直接材料51 712
—機械作業費32 656
—其他直接費 11 112
(三)財政直接補助資金、他人捐助資金及資產的核算
1. 2018年10月合作社收到國家財政直接補助資金20萬元,15萬元建設晾曬場,5萬元用于成員技術培訓。
收到補助資金時,
借:銀行存款200 000
貸:專項應付款
—2018年財政補助
—晾曬場 150 000
—技術培訓費 50 000
按照批復文件建設晾曬場時,
借:固定資產—晾曬場
150 000
貸:銀行存款150 000
同時結轉專項應付款,
借:專項應付款
—2018年財政補助
150 000
貸:專項基金
—2018年財政補助
—晾曬場150 000
支付成員培訓費時,
借:專項應付款—技術培訓費
50 000
貸:銀行存款50 000
2. 2018年11月收到上級部門捐贈的肥料1噸,價值80000元。
借:產品物資—捐贈肥料
80 000
貸:專項基金—財政補助捐贈
80 000
2018年冬小麥使用捐贈的肥料時,
借:生產成本
—2018年冬小麥
—直接材料80 000
貸:產品物資—捐贈肥料
80 000
(四)固定資產購置的核算
2018年6月購置潛水泵一臺,價值1900元。
借:固定資產
—××型號潛水泵1 900
貸:銀行存款1 900
2. 2018年7月計提潛水泵折舊
借:生產成本
—2018年秋玉米
—機械作業費25.07
貸:累計折舊25.07
(五)盈余分配會計核算
土地股份合作社盈余分配核算時以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結算,比如冬小麥每年的6月份核算盈余,玉米每年10月份結算盈余。合作社盈余分配順序應該是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盈余分配。
假設合作社2019年6月冬小麥一季可分配盈余為5000元,根據合作社章程規定的盈余分配方案,提取5%的盈余公積后,當年可分配盈余按成員股份進行分紅,返還成員的盈余比例不能少于可分配盈余的60%。
1. 6月只結轉冬小麥的生產成本轉入損益,核算當季的盈余。
借:本年盈余 5 000
貸:盈余分配—未分配盈余
5 000
2. 對可分配盈余進行分配
借:盈余分配—各項分配
4 650
貸:盈余公積250
應付盈余返還
—各成員 4 400
3. 結轉各項分配
借:盈余分配—未分配盈余
4 650
貸:盈余分配—各項分配
4 650
4. 付成員分紅款
借:應付盈余返還
—張樹800
—胡軍 1200
—王林 1600
—李四 400
—張三 400
貸:銀行存款 4 400
(作者單位:山東省武城縣武城鎮財政農經管理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