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為村級集體經濟“強筋壯骨”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李世選 羅興朝 字號:【

  保康縣是湖北省37個貧困縣之一。近年來,保康縣始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助力全面脫貧攻堅、實現強村富民的重要途徑,針對“薄弱村集體經營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增收模式不夠理想缺乏較好的產業發展項目”問題,重點對薄弱村“兩委”班子建設情況、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村集體現有主導產業及特色產業發展情況、村級“三資”管理及清產核資工作開展情況等進行調研,并采取有力措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9年,全縣257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總額達到3.45億元。2019年4月,湖北省正式批準保康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縣整體脫貧摘帽。

  一、搶抓機遇,筑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底盤

  近年來,保康縣緊緊抓住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快速推進項目建設,夯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底盤。

  一是搶抓精準扶貧機遇。全縣已批復建設精準扶貧車間、扶貧工廠、設施農業項目30余個,總投資達1.2億元以上,有效增加了村集體固定資產規模。全縣建設光伏扶貧電站76座,總裝機容量5.59兆瓦,每年可為村集體提供700余萬元穩定收入。

  二是搶抓鄉村振興機遇。全縣整合高標準農田、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立足地方資源稟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馬良鎮陳家灣村利用項目開發村內荒灘資源,招商引資建設冷水米加工廠,挖掘傳統手藝,建設小油坊、豆腐坊、小酒坊等;城關鎮小溝村、寺坪鎮峽口村、后坪鎮車峰坪村利用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開發特色旅游資源。

  三是搶抓產業發展機遇。抓住茶葉、中藥材、高山蔬菜、煙葉等特色產業發展機遇,實施“一村一品”工程,做大村級集體經濟產業發展盤子。馬橋鎮橫溪村圍繞蒼術、白芨等中藥材品種,招商引進襄陽欣保豐農業有限公司,采取“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帶動1225戶村民發展中藥材4500余畝,年加工中藥材2000噸,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150萬元以上;店埡鎮鍋廠村、城關鎮九皇山村引領茶葉產業發展,開展有機茶認證,打造茶葉品牌,提升產業效益,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共同增收。

  二、抓住關鍵,激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活力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抓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人才支撐。全縣在上屆村支“兩委”換屆中,選拔了如馬良鎮扁洞河村喬永鵬、重陽村李興會、馬橋鎮橫溪村劉貴華等一大批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懂經營、善管理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領頭雁”,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和“火車頭”。同時,充分發揮返鄉人才優勢,引領產業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兩峪鄉陳興邦返鄉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兩峪村、楓香坪村合作,發展茶葉、肉牛養殖等產業,帶動兩個村集體經濟增收;馬良鎮松樹堡村韓飛返鄉成立電子商務中心,帶動當地柿子及其他農產品銷售。

  二是規范合作組織,抓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載體。保康縣把村級合作經濟組織作為發展集體經濟作重要抓手,及時開展指導和服務,指導各村結合實際成立“村社合一”的專業合作社,規范合作社運營管理,培植產業發展龍頭,既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發展,又發展集體經濟。全縣正在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規劃,規范操作流程,指導各地開展項目建設。以保康雙堰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樣本,對合作社的規范運營進行了系統化的整改,對合作社的合法地位、法定運作流程進行了規范,制作了合作社規范運營短片,整理了全套規范化運營的文件資料。同時,要求各鄉鎮要以項目實施為契機,建設一批規范運作、效益良好、引領示范作用強的合作社。

  三是因村因地施策,抓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模式選定。馬橋鎮兩河口村利用磷礦資源優勢,引進3家企業投資選礦項目,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00萬元以上;龍坪鎮馮家嶺村充分挖掘該村高山反季節蔬菜及香菇、土雞蛋等農副產品優勢,村集體注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蔬菜運輸隊,內聯農戶,外接市場,通過提供蔬菜加工和產品銷售服務,實現村集體和農戶共同增收;歇馬鎮依托九路寨景區,組織19個村集中資金入股,共建茶旅融合項目,提供就業崗位50個,每個村集體年增收10萬元以上。目前,全縣已形成資源開發、產業拓展、股份合作、服務創收、資本運作、休閑觀光等多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

  四是用好改革成果,抓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機制創新。持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組建村集體經濟組織,逐步完善村級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指導兩峪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成立勞務服務公司,走“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勞務公司+勞動力就業”模式;楓香坪村按照“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能人帶動+農戶”的模式,帶動部分農戶發展肉牛養殖產業;寺坪鎮峽口村、樟木溝村、龍鳳村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依托,按照“龍頭公司+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引進公司開展技術指導和產品回收,實現了村級有產業、集體有收入、農戶能致富、龍頭公司有效益的四方共贏目標。

  (作者單位:湖北省保康縣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