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唱響強村富民善治“三部曲”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鄒純富 字號:【

  黑龍江省慶安縣同樂鎮同發村以前是一個交通不便、村困民窮的“困難村”,村集體負債高達120多萬元,農民人均收入處于全縣末位。新一屆“兩委”班子找準落后癥結所在,因地制宜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動黨員帶頭示范促進農戶增收,積極倡導移風易俗規范村民行為,開創了“由窮變富、由丑變美、由亂變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同發模式”。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6萬元,集體經濟積累達到1697萬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320元。原本負債100多萬元的空殼村一躍成為全國“十佳”小康村、全國文明村、全省“雙百”示范村。

  挖潛能、拓路徑,多元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近年來,同發村針對村集體經濟基礎不牢、招數不活、后勁不足等問題,堅持“多條腿走路”,以規范資源發包為基礎,積極探索發展林業經濟、返租農戶耕地、代購生產資料等富村路徑,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多年前,面對村里荒山荒坡閑置無人承包的困境,村“兩委”班子立足長遠,發展林業經濟。村支書孔慶范一邊積極向縣級主管部門爭取樹苗,一邊組織黨員群眾以勞務入股方式建設村級林場。經過黨員和村民不懈努力,4700多畝荒山荒坡全部栽種了樟子松、落葉松等優質林木,總價值達1000萬元以上,成為同發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從2016年開始,村“兩委”班子發揮組織優勢,成立農業服務公司,與域內外農資生產廠家建立合作關系,為黨員群眾代購生產資料。目前,全村已有30%農戶由村集體代購生產資料,每公頃耕地可節省農資支出300元,村集體每年實現廠家返點收入近10萬元。

  村集體積攢下了銀行存款,集體資金“錢生錢”成了新課題。孔慶范看準政府扶持“北藥”種植的優惠政策,找到了新商機,與村支委研究商定,又征求全村黨員意見,決定流轉農戶耕地520畝,種植月見草,當年就實現村集體增收21萬元。近幾年,村集體年均都有近百萬元收入,集體積累達到了1697萬元。

  強引帶、興產業,支部帶頭推進富民增收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實施鄉村振興,一定也有很多“硬骨頭”要啃,這一過程中,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非常關鍵。村支部書記是村級黨組織的主心骨,是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帶路人。同發村黨總支以帶民致富為己任,著力打造帶富型、服務型、管理型、干事型村“兩委”班子和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雙帶”型黨員隊伍,全村有“雙帶”能力黨員達43名。

  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在得到農墾建三江大開發的消息時,村黨總支就積極宣傳動員,但村民有顧慮,不敢投入。村黨總支書記帶領4名黨員到建三江承包耕地,當年每戶就實現盈利10多萬元,看到可觀的效益,村民紛紛效仿?,F在在建三江規模種植的農戶達423戶,種植面積相當于2個同發村耕地,年收入超30萬元的農戶達150多戶。一家一戶“作坊式”種植成了制約村民增收的瓶頸,村“兩委”干部就在水稻、大豆、玉米等領域,每人牽頭成立1個合作社,把村民“抱成團”,實行統一耕作、統一銷售。

  為解決水稻種植技術問題,村黨總支主動出擊,與原省農科院院長韓貴清聯系,邀請韓院長來村里給農戶講授科學種植新技術,并在把韓貴清院長聘請為同發村“榮譽村長”。幾年來同發村共引進、實驗和推廣了大豆窄行密植平播、高油高蛋白大豆、水稻缽體育秧、兩段式育秧等科技種植新技術,使畝均單產增產30%。

  規模種植形成了,富余勞動力增收渠道在哪?3名黨員帶頭到廣州等地,嘗試經營餃子館和面食店,在春節返家時,把經驗和效益分享給村民,現在全村已有63戶村民在全國各地開店經商,每戶收入均在30萬元以上,有3戶收入近百萬元。

  抓德治、樹新風,探索村級治理有效路徑

  村集體富了、村民腰包鼓了,但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還沒有從根本得到改變。村“兩委”從開展“法德結合、文明理家”活動入手,加強對村民教育引導,積極樹立崇德向善新風。編制讓村民看得懂、記得住、守得好的村規民約,組建村務監督委員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和禁賭禁毒會,選任有威望老黨員、鄉賢為理事,定人定崗,健全完善監督、管理、協調機制,規范村民行為,多年來全村無一例惡性治安事件和越級上訪。

  幾年來,通過村集體經濟出資、村民集資、部門幫建、政策扶持等渠道,累計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用于公益事業,住房磚瓦化率達到100%,村屯道路硬化率達到100%,實現了村屯環境的美化、綠化、硬化。建設兩處1.2萬平方米黨建主題廣場,制作習語墻、中國精神墻、榮譽墻、孝賢文化一條街等,使之成為服務黨員群眾、教育黨員群眾、引導黨員群眾的前沿陣地。

  為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以屯為單位,組建秧歌隊、舞蹈隊、籃球隊,村“兩委”積極協調服裝280套、音響設備18件,每年都組織各類文化比賽,村集體出資購買紀念品給予獎勵。以留住鄉愁為主線,弘揚孝賢文化,制作圖版78塊,讓村民耳濡目染接受教育。積極組織開展“好婆婆、好兒媳、共產黨員戶、文明戶”評比活動,2019年舉辦近千人參加的慶祝建國70周年暨“孝賢模范”評選文藝匯演,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和村民時時比著學,處處照著做,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綏化市農村合作經濟經營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