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示范合作社建設,建立健全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因此,創新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在助推鄉村振興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一、蓮都區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舉措
在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下,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步發展,不斷做大做強,為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等做好示范引領作用。截至2019年6月底,經蓮都區經工商登記注冊的合作社共有594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9家,省級示范社15家,市級示范社20家,區級示范社119家;合作社為引領農民以組織化形式進入市場、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打下了良好基礎。蓮都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舉措與成效。
(一)發展速度快。2005年,碧湖鎮9名養豬大戶組建的“蓮都區畜牧合作社”,成為全市、全區第一個按《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組建的合作社。15年來,各類專業大戶積極申領創辦合作社,農民入社、入股數量快速增加,成為蓮都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力量。
(二)產業類型多。蓮都區農業合作社從最初的種養型逐步擴大到種植、養殖、加工、服務等各類型產業的合作社,產業類型正逐步向廣度和深度延伸。有果茶蔬菜、養殖、林業、食用菌、加工、農機服務等類型齊全的合作社。
(三)合作范圍廣。經過多年發展,蓮都區農業合作社已由原來的單純開展種養技術合作向統投入品供應、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產品標準、統一包裝和品牌、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方向轉變,一大批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自己的注冊商標,有的合作社還獲得了三品認證、產地認證和QS認證,合作社已經逐漸成為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的主體。
(四)發展措施有力。堅持“政策帶路、典型引路、市場開路、服務鋪路”,區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施意見》,農業農村部門出臺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認定管理辦法。區財政每年預算安排合作社、家庭農場扶持補助資金,積極整合涉農資金加強扶持力度,僅2019年就向5個重點合作社及家庭農場下撥扶持資金112萬元。
二、蓮都區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主要問題
蓮都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有一定規模,在農村經濟發展中也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組織管理不夠規范。蓮都區成立的合作社在注冊時制定了章程,建立了財務管理制度,設立理事會、監事會、社員(代表)大會,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大部分沒有落實民主管理與監督機制,沒有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等規章制度,沒有建立成員(社員)賬戶等。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于低層次的家庭作坊式的經營,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有不少合作社只是登記注冊,并沒有開展實質性的生產聯合服務,只是一個空殼合作社;也有些是借用名義,為自己的農產品進入市場(超市)或享受政府優惠政策提供方便。
(二)政策扶持資金偏少。由于區財政資金較為困難,在政策扶持方面安排的資金較少,只有獲得省市區級示范社的少數農民合作社獲得一部分的扶持補助資金。大部分鄉鎮還沒有安排專門的財政扶持資金。再加上金融行業產品創新不夠,合作社貸款依然存在一定難度。
(三)規模較小層次偏低。有一定的規模和實力,能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規模較大、經營較為完善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少。從全區產業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果茶、養殖、水果、農機等方面,從事農產品深加工、儲存的相對較少,很少向流通環節和新興產業等方面拓展,總的來說帶動效益不夠顯著。
(四)經營管理人才缺乏。近年來,運營較好、發展規模較快、效益顯著的合作社都是由農村能人農業企業或外出返鄉能人領頭興辦的。但整體上具有懂經營、會管理、市場開發能力強的“能人”相對稀缺。而幾年來一直沒有起色、運作不好的合作社,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帶頭人沒有管理經驗市場營銷能力不足等。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技術管理上也存在著不少制約,缺乏相應的技術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總體技術含量偏低,仍處于農產品的初級生產階段,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三、進一步創新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對策與建議
(一)創新工作機制,提升合作社規范化管理。針對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運作不夠規范,部分農民合作意識淡薄的問題,政府部門可通過選派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的方式加以指導,積極幫助合作社建立健全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內部管理機構,切實發揮“三會”功能,建立健全內部規章制度,并強化執行,落到實處,依法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加大合作社清理力度,全面實現80%“空殼社”“一人社”“家族社”“休眠社”注銷目標。
(二)加強政策引導,加大對合作社的挾持力度。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研究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對標準化生產、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品牌創建、自營出口、農超對接、產品展銷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活力和競爭力。支持合作社借力“互聯網+”模式,開設網店,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銷售渠道。為合作社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和市場營銷聯絡渠道、農產品加工渠道、一二三產業融合等方面的服務。
(三)加強資金扶持力度,解決合作社資金難題。對市級以上的示范社實行以獎代補制度,讓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優先承擔國家專業對口涉農項目,讓入社社員切實感受到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帶來的優惠,提高農民入社積極性及合作社的組織化程度。加強對合作社的信貸支持,農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機構每年應安排一定數量的信貸資金,用于合作社季節性、臨時性所需。
(四)抱團取暖整合資源,成立專業合作社聯社。合作社聯社對內可以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提高科技利用效率,對外可以避免惡性市場競爭,提高抵御風險能力。近年來,選取合作社基礎較好、產業(水果)特色鮮明的仙渡鄉為試點,扎實推進合作社聯合社組建。以聯社為基礎塑造水果品牌,同時納入“麗水山耕”區域公用品牌后,能做到統一制定水果質量標準、統一銷售價格、統一品種布局結構、統一按時結算農戶花款,服務果農運營銷售水果。
(五)加強培訓和人才引進,緩解人才缺乏問題??刹扇≌堖M來、走出去、專題培訓等方法,分期分批對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財會人員進行技能培訓,重點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的培養??蛇x送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到專業院校進行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也可通過實地考察、觀摩學習和座談交流等形式,提高他們的經營管理素質。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