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為“2020第20號”的證明,是青海省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中村村委會最新開具的一張便函。這張小小的便函大有內容——除了寫明申請人、簽發人和簽發時間,在存根和正頁的分界處,還有鎮領導的防偽指紋。
防偽指紋管住“微權力”
“防偽碼雖然不算先進,但從源頭上管住了各村濫開空白、虛假、人情證明的行為。”該鎮紀委書記葉發森告訴記者,便函均印有統一格式的編號和防偽指紋,開具后存根留在村委會,做到了張張留痕,事后有跡可查。這是格爾木市“微權力”治理在郭勒木德鎮推行的一項試點工作。
“之所以把公章管得緊、把證明看得牢,是因為以前查辦過濫用公章開假證明的案子。”郭勒木德鎮掛職副鎮長、中村第一書記趙春平說。
無論是落戶、申請宅基地,還是申請臨時救助、享受各項惠農政策,都需要加蓋村里的公章。而在以前,公章在村干部家里,村民辦事蓋章拿上一包煙、揣兩塊磚茶的情況很常見。更有甚者,有些村干部換屆前在空白紙上蓋好公章,離任后依舊給村民出具“證明”。久而久之,蓋公章成了一些干部吃拿卡要的渠道。
2017年,格爾木市對郭勒木德鎮鹽橋村村委會原主任趙占興為首的村干部涉惡團伙進行了查處。調查發現,趙占興等人將村委會證明當成自留地,把公章當成吃拿卡要的籌碼,多次向村民收取錢財,4名村干部被判處一年至八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掃碼即知證明真假
此后,在市紀委監委的督促指導下,郭勒木德鎮黨委以規范村級公章為抓手,采取多項措施,治理村級“微權力”,涉及5個村委會的9名干部被嚴肅查處。
現在,決不允許村干部將公章帶回家,出具證明、加蓋公章必須在村委會辦理,而且村干部必須輪流坐班,老百姓提交的材料齊全、符合條件,現場就辦;不符合要求的,堅決不辦。
同時,郭勒木德鎮還探索開發電子證明,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辦哪些事情需要開證明、哪些不需要,在手機上都看得清清楚楚。村民有需要時,只要在手機上提交申請材料,審核通過后給證明敲上一個電子章,并生成唯一二維碼,掃碼即可溯源該證明是哪個干部開的、內容是什么、提交了哪些材料等信息。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格爾木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
村集體的權力就在那一枚章子上,規范公章對村干部既是約束,也是保護。
網友
村級公章不是想拿就拿、想蓋就蓋,村干部更不能亂用。
郭勒木德鎮相關工作人員
以前干群關系緊張,群眾對村里事情不理解、不支持。如今,村級事務公開透明,不再遮遮掩掩,大事小情都嚴格按照規定推進,村民對本村發展規劃、項目建設、干部作風等暢所欲言,凝聚力提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