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多措并舉 推動產權制度改革落地生根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李清樂 字號:【

  2018年以來,福建省永春縣以承擔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為契機,按照“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的工作思路,持之以恒、攻堅克難,順利完成各項改革任務,并探索出一條符合永春實際的改革模式。至2019年10月,該縣已有236個村完成了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股份量化、人員選舉、銀行開戶、機構掛牌、賦碼登記等工作。

  一、強化“三個力量”,重統籌、快推進

  自承擔試點任務以來,該縣將其作為首要改革工程和頭號民生實事,傾全縣之力,推動改革各項任務落地生根。

  1. 堅持上下聯動,增強改革引領力。縣領導分兵把口,從縣直機關選派236名科級干部掛村蹲點抓好落實,將產權改革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內容,并在縣財政較為緊張條件下,撥出860萬元作為專項經費。聘請第三方專業會計團隊7家、專業律師團隊2家提供專業化、精準化幫助,強力組織推進。

  2. 堅持全員發動,增強改革源動力。一方面全縣累計舉辦培訓班30期,培訓鄉鎮經管干部、村“兩委”干部2000多人次,另一方面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作動員,廣泛宣傳造聲勢,挨家挨戶講政策,發動群眾“支持改、參與改”。

  3. 堅持試點帶動,增強改革落實力。出臺《永春縣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等10份指導性文件,把每項任務分解為不同細項,列明完成時限、應用文書、形成檔案等,讓鎮村干部一目了然。選擇代表性比較強的桃城鎮桃東、豐山,岵山鎮茂霞、磻溪等4個村(社區)作為試點,抽調10人組建工作專班,從2018年8月開始,進村入戶,歷時1個多月,完成了4個村、50個村民小組、2493戶、9973人成員身份界定工作。

  二、嚴把“三個關口”,夯基礎、定權益

  為保證改革有序開展,該縣嚴格規范程序,特別注重嚴把三個關口,把集體和成員權益落實到位。

  1. 嚴把清產核資關,確保集體資產家底實。按照“制定方案、成立機構、召開會議、清產核資、核實價值、界定產權、公開公示、數據復核、匯總上報、建立臺賬、動態管理”等11道程序,組織對所有村集體的資產資源,以及債權債務、經濟合同等逐項清查、逐一核實、造冊登記,全縣集體資產清查核實數為17.27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3.36億元。同時,強化建章立制,配套出臺《永春縣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暫行規定》等4份文件,讓“三資”管理有章可循;依托美麗鄉村云平臺,把村集體“三資”情況晾曬到電視上,充分保障群眾知情權、監督權。

  2. 嚴把人員分類關,確保集體成員身份明。以各村戶籍在冊人員為基礎,進行人員普查登記,建立“一戶一表”。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統籌考慮戶籍關系、土地承包關系和對集體貢獻等因素,出臺《永春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指導意見》,明確“原始取得、喪失資格、可以確認和不予確認”這四大類別39種情形的成員界定標準,嚴格按照“確認辦法—調查摸底—分類造冊—逐戶甄別—公開公示—遺漏增補(或不予確認)—造冊登記—建檔上報”8個步驟進行,有效解決了戶籍在冊不認定成員和戶籍不在冊認定成員問題,全縣成員身份界定15.74萬戶、57.25萬人。

  3. 嚴把股份改革關,確保權利義務關系清。在股權設置上,各村因地制宜,結合村情將股權劃分為基本股、農齡股、集體股、土地股等類型,重點確保可分配凈收益成員股至少占70%。在股權管理上,各村均采取了“量化到人、發證到戶、戶內共享、靜動結合”的管理模式,股份總數和各股權戶內的股權數量15年不變。在賦予權能上,該縣指導各村建立股權臺賬、收益分配機制、集體贖回和內部轉讓退出機制,規范股份繼承權利。截至目前,共成立了236個股份經濟聯合社并完成股份經聯社開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

  三、樹立“三類樣板”,釋紅利、促增收

  隨著改革任務的全面完成,該縣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新的起點,出臺《發展壯大薄弱村集體經濟三年行動方案》,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

  1. 資源型:注重青山換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挖掘當地的山、水、林、田等自然資源,加強謀劃包裝和項目招引,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變山水資源為發展資本,變美麗環境為美麗經濟。下洋鎮牽頭建設7個鎮村聯營林場共1.6萬畝,林場收益按3:7分成,確保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桂洋鎮成立旅游公司,組織8個村入股,共同開發水尾林生態景區建設,預計今年可增收35萬元。

  2. 資產型:注重借地生金。出臺扶持措施鼓勵支持薄弱村加快實施土地整治,每村給予5畝舊村復墾專項指標,全額返還增減掛鉤指標交易資金,同時對超額完成土地開發任務的予以獎勵。目前,縣財政已預撥4610萬元,組織56個薄弱村入股縣國投公司,年收益299.7萬元。蘇坑鎮利用高速公路返還用地,引導6個薄弱村集資330萬元興建工業樓,出租后每村年增收2.5萬元。東平鎮4個村通過建設綜合樓、果儲倉庫、購買店面等方式,每年可收取租金73萬元。

  3. 資本型:注重入股分紅。開展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按照“縣級統一運營,村級集體受益”的辦法,選取45個貧困村、10個空殼村,每村安排50萬元,共計2750萬元,統一由縣桃溪水利建設發展公司運營,每村每年固定收益不少于3.25萬元。達埔鎮探索文明禮佛與扶持薄弱村相結合,組織5個薄弱村各出資100萬元,成立福村香業公司,通過泉州佛教協會推廣永春香品,年回報率不低于6.5%。省派駐村干部牽頭組織10個駐點村共同籌集1122.8萬元,統一購置桃源天驕綜合樓物業,統一出租給愛爾眼科醫院,平均每村每年可增收9.9萬元。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朱梓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