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新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甘肅省隴西縣緊緊圍繞政府農村工作中心,認真履行農村經濟審計職能,為隴西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省市業務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肯定和支持。2012年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
一、扎好制度“籬笆”
(一)建立規章制度
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環境依靠科學管理制度的保障。為此,隴西縣在1998年對279個村進行財務清理整頓,建立了“四賬兩簿”“八項制度”和村務公開欄,在此基礎上,結合農村綜合改革對村級財務管理的新要求,先后制定了《村級財務管理辦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辦法》,在規范約束鄉村組織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2009年9月,隴西縣結合實際情況,又研究制定了崗位職責、檔案管理、行為規范、財務收支審計、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專項審計等基本制度,實現了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時規范了10種審計文書,實行標準化審計程序。加強審計檔案管理,實行一案一檔,統一保存。
(二)健全組織機構
根據《甘肅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和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內部審計暫行規定》關于農村審計工作的要求,隴西縣于2010年建立了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站,與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兩套牌子一套人馬,審計業務受縣審計局和農業農村局領導,鄉鎮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由鄉鎮農經站承擔,目前全縣已經配備專(兼)職農經持證審計人員39人。
(三)搞好業務培訓
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政策水平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縣鄉審計人員每年度召開一次例會,每年舉辦兩期培訓班,系統學習財務、審計、會計、財經法規等專業性知識,提高農村審計人員政策理論水平。
二、對難點“重拳出擊”
(一)開展村級負債審計,力促“零”負債
1.對村級債權債務進行清理。隴西縣在2011年、2015年、2018年進行了全面清理,摸清了各村的債務數額、債務結構、借債用途。
2.跟蹤審計大額債務。對村級債務超過10萬元的8個村實行了重點審計,找出癥結,剖析原因,分清責任,制訂化解措施,防止新增。
3.建立村級債務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依托甘肅省“三資”操作平臺,對每個村債務分別按照借款時間、借款人、經手人、借款用途,錄入系統,動態監督。
4. 規范村級債務管理。規定村級借款、貸款要報鄉鎮農經站審查,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后實施。對擅自以個人名義借款、貸款的村干部,按照“誰借誰還”原則處理。目前全縣有201個行政村實現“零”負債。
(二)開展征地補償費審計,力促“零”上訪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土地征用補償費問題,加大專項審計力度,主要審計征用土地手續是否齊全、合法,征地補償費是否及時按比例兌付農戶,留歸集體使用部分是否專款專用,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費是否按規定發放等。對2006年以來,19個行政村的征地補償費收取、管理、兌付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查處違紀單位6個,違紀資金15萬元,督促兌付資金95萬元。針對問題,及時提出了具體措施:一是征地補償費全面實施專戶管理制度;二是實行撥付到戶兌現的管理辦法;三是將征地補償費的管理和使用情況納入農村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內容,維護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
(三)開展日常審計,力促村級財務管理“零”混亂
隴西縣對村級財務進行日常審計監督的時間比較早,上世紀90年代,縣農經部門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具體要求,實行每兩年輪審一次的辦法。在審計過程中結合全縣農經隊伍的實際狀況和村級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及業務水平,首先對鄉鎮農經人員代管的村級財務原始單據,從審核發票、記賬憑證填制、現金日記賬登記、審批手續等方面,邊審計、邊指導,現場練兵,對發現的擠占、挪用、審批不規范等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整改,幫助他們提高政策法律水平。其次幫助農經人員豐富專業知識,以便指導做好村級財務管理。在此基礎上,對全縣原279個村的財務審計由鄉鎮農經站組織人員分別實施審計監督,促使全縣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逐步達到規范,徹底走出村級財務管理“前清后亂”“邊清邊亂”的怪圈。
(四)推動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農村財務審計緊密結合農經業務工作實際,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突出村級日常收支、權力運行和群眾利益三大重點,關注“惠農”民生,服務“三農”發展,不斷完善農村財務監管機制,有效地遏止了農村基層干部“微腐敗”行為,深化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1.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強化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隴西在實施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注重經濟責任審計與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推進依法行政相結合,不斷探索創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思路和方法,把履職績效作為深化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通過績效審計,揭露問題、促進管理、健全制度、規范程序、提高效益,在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突出扶貧項目資金審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通過對國家投入農業農村領域內扶貧項目資金的審計監督,有力促進了各項扶貧項目與農村經濟發展相融合,貧困農戶享受農村惠農政策也得到了全面落實,維護了農民切身利益,確保了財政扶持村級經濟發展的項目資金不被貪污、挪用,提高了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為精準脫貧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服務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