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將村集體賬戶上的錢轉入會計個人存折上,用起來很方便,第一次借給一位工程老板,短短20多天,就得了3600元利息,讓我嘗到了甜頭,一些需要周轉資金的老板也不停找上門來,他們常給我送些煙酒……”談話室內,在向調查人員談起挪用第一筆資金后的心理時,江蘇省濱??h界牌鎮三壩村原支部書記趙伍軍低下了頭。
2019年3月,濱海縣審計局向該縣紀委監委移送了關于該縣界牌鎮三壩村黨支部書記趙伍軍、會計周廷干違反財經紀律的問題線索,引起該縣紀委監委的高度重視。
“從2014年9月17日至2017年1月15日,界牌鎮三壩村集體賬戶上的1500萬元先后被多次轉出,資金為什么被轉出?轉到哪兒?”面對銀行流水反映出的異?,F象,調查組同志重點以村會計周廷干為突破口。
“請你回想一下,你個人賬戶上這3次大額資金轉出是做什么用的?一次20萬元、一次50萬元、一次30萬元。”
“用于發放群眾補償款,賬上都有發放明細的。”周廷干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
面對工作人員的問話,會計周廷干最初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將集體賬戶上的資金轉存到我個人存折上,這樣方便群眾取款,聽上去似乎也有道理……
待真要查看賬冊時,周廷干磨磨蹭蹭、遲遲拿不出來。
隨著調查的深入,趙伍軍、周廷干的筆錄也與“借款”老板的證言得到一一印證。一起村干部合伙挪用集體資金的腐敗案件漸漸浮出水面。
原來,早在2014年,因海港大道、征地拆遷等補償資金陸續進入村集體賬戶,最多時達1500萬元。時任村支書趙伍軍就動起了歪腦筋,安排會計周廷干以個人名義開設賬戶,并將資金轉入個人賬戶上,為他們下一步動用資金做準備。
2015年1月16日,趙伍軍與周廷干商量,由周廷干從私設的個人賬戶上取出20萬元的集體資金,以月息2分借給工程老板魯某周轉。魯某只用了20多天就歸還此款,另付的3600元利息,被趙伍軍偷偷揣進了自己兜里。
嘗到甜頭后的趙伍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膽子越來越大,在之后不到2個月內又先后“借出”50萬元、30萬元給其親戚,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2018年10月,為逃避責任,趙伍軍提議,以“親戚無償捐贈給村集體音響一套”為由,偽造村干部集體研究的會議記錄,掩蓋事實、欺騙組織。
最終趙伍軍、周廷干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并移送司法機關。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觀點:
濱海縣紀委監委負責人:
我們緊盯“小微權力”,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震懾,嚴查套取經費、截留資金、私設“小金庫”、違規發放幫困款等一批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件,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濱海縣審計局干部:
征地部門只考慮完成征地任務,只要順利征收就行了,對于撥付給村組的征地補償費沒有落實告知、公示制度,甚至連被征地農戶也不清楚有扶持生產發展資金這么一回事,監督更無從談起,因而給了趙伍軍等人可乘之機。
基層干部:
農經站有村級財務審計監督職能,鄉鎮農經站撤銷后,缺少專職的審計人員,盡管實行了“村財鄉管”,但村級財務審計監督難以定期大范圍開展實施,使得村級財務造假有機可乘。
專家:
建議由審計、財政、農業部門或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每年對集體經濟較強、集體資金較多的村進行全面審計,審計結論由農業部門統一按村建檔、信息共享。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