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蓬萊市大力鼓勵支持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能力,有力地推動了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但筆者發現部分合作社對成員股金的核算不規范,甚至少數合作社沒有設置“股金”科目。為了進一步規范合作社內部管理,筆者用具體會計賬務實例的方式,和大家共同探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應如何核算編制“股金”賬戶,處理好入社退社轉增等貨幣及實物。
一、合作社成員入股的核算
(一)合作社收到成員以貨幣資金投入的股金,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科目,按成員應享有的合作社注冊資本的份額計算的金額,貸記“股金”科目,按兩者之間的差額,貸記“資本公積”科目。
【例1】合作社成立之初,經股東大會會議決定每股10000元,成員入股。賬務處理如下:
借:現金(銀行存款)10 000
貸:股金10 000
【例2】合作社成立之后,某新入社成員投入貨幣資金20000元,并與合作社簽訂了投資協議。
若協議約定,該新成員投資享有與原成員同樣的注冊資本的份額,按入社20000元金額計算,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20 000
貸:股金20 000
若協議約定,該新成員5000元轉為資本公積。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20 000
貸:股金15 000
資本公積5 000
若協議約定,該新成員投資享有資本份額25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20 000
資本公積 5 000
貸:股金 25 000
(二)合作社收到成員投資入股的非貨幣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借記“產品物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科目,按成員應享有合作社注冊資本的份額計算的金額,貸記“股金”,按兩者之間的差額,貸記“資本公積”科目。
【例3】成員投入合作社農產品一批,按照入股協議約定價值為20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產品物資20 000
貸:股金 20 000
【例4】合作社成立時收到某農戶投入的四輪車一臺,按照協議約定,雙方確認價值40000元。
若協議約定,該新成員投資享有份額計算的金額為40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40 000
貸:股金40 000
若協議約定,該新成員投資享有份額計算金額為30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40 000
貸:股金30 000
資本公積 10 000
若協議約定,該新成員投資享有份額計算金額為45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40 000
資本公積 5 000
貸:股金45 000
二、公積金轉增股金的核算
公積金轉增股金是在合作社所有者權益內部,把合作社統一享有的凈資產權利轉到各入社成員名下,由入社成員分散單獨享有,并按照不同的依據標準,分別記錄到各入社成員在合作社已確認的出資賬戶“股金”科目中,以此增加每個入社成員對合作社的投入資本。轉增到成員出資名下的股金,隨同成員自己的初始出資一起,共同作為參與年終剩余盈余返還的依據,提高了成員返還所得的能力,將來依法退社時還可以從合作社直接收回或用以抵頂分擔的債務。
合作社在組織轉增業務時,按一般會計業務核算處理原理要求,可按四步進行:一是根據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決議的比例,將要轉增的公積金數額,區分確定為按成員出資轉增的比例權重和按成員交易量轉增的比例權重;二是根據當期會計年度成員賬戶中,實際登記的成員出資額和交易量(額)兩者累計數,分別計算出每個成員在合作社當年股金賬戶余額中和成員交易總量(額)中所占的比重;三是根據成員各自所占的比重和區分確定公積金轉增的比例權重,分別計算出實際要增加到每個成員名下的轉增數額;四是根據各成員名下實際計算出的要轉增數額,進行會計賬務處理。
【例5】經審批,合作社將10000元資本公積轉增股金。會計分錄如下:
借:資本公積 10 000
貸:股金 10 000
三、成員退社核算
合作社按照法定程序減少注冊資本或成員退股時,借記“股金”,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固定資產”“產品物資”等科目,并在有關明細賬及備查簿中詳細記錄股金發生的變動情況。
【例6】合作社成員按照章程規定退社時,合作社應退還該農戶股金8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股金8 000
貸:現金8 000
合作社成員按照章程規定退社時,合作社以成本價7000元的材料退還給該農戶的股金7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股金7 000
貸:產品物資 7 000
合作社成員按照章程規定退社時,合作社退還成員貨幣資金30000元,其余20000元股金以一臺機器退還。退還時機器賬面原值30000元,已提折舊12000元。
借:股金30 000
貸:銀行存款30 000
退機器時,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股金20 000
累計折舊 12 000
貸:固定資產—機器30 000
資本公積 2 000
(作者單位:山東省蓬萊市村里集財政經管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