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如何將村集體經濟組織賬務管理從村民委員會賬務管理中分離出來,獨立進行集體資產管理、經營、投資、處置、分配等,顯得十分重要。筆者所在地區從2017年起已有一些村探索賬務分離,截至目前,全市賬務分離的村占90%以上。根據工作中接觸到的村級實踐,嘗試對賬務分離步驟進行總結,并詳細說明,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一、準備階段
1. 年終軋賬。該項工作一般在12月中旬開展,根據每名會計所承擔的核算村個數多少,確定開始時間。如果每位會計核算的村個數較多的話,可以在11月中旬開始軋賬。
2. 清產核資。按照清產核資的原則、方式和內容進行,對賬內賬外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實,建立各類資產明細表。即將資產分為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等類別。財務主管負責人要組織會計、出納和資產管理人員對村集體所有資產進行實地盤點;對各項往來、債權債務進行當面核實或信函核實,債權人、債務人、會計人員及參與清理核實人員要在清理表冊上簽字。
3. 調賬。對賬賬不符、賬表不符、賬據、賬證不符的,已找到原因的,分清責任,依財務管理制度和程序進行調賬、核銷或補記,做到“賬實、賬賬、張表、賬冊、賬證”五相符。
4. 收益分配。將本年所有成本類、損益類科目的余額結轉到本年收益科目,按照村民大會討論通過的分配原則進行分配,原則上本年收益全部分完。收益分配后除資產類、負債類、權益類科目有余額外,成本類、損益類科目將無余額。
二、明確核算范圍
根據村委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職責不同,對集體資產管理、經營、投資、處置的側重點不同,村委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的經濟業務范圍有所不同。
村委會核算側重點在于村級公益性資產(含資金)和公益性事業建設項目及其建成資產、用于管理辦公性資產的管理和維護;為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而投入各項資金(綠化、硬化、亮化、水、電、交通設施、健身設施等);重大災害、疫情資金支出;新農村建設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如:集體股部分的紅利;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公益事業費),如:辦公費、運行維護費等;專項工程的政府扶持資金(公益性專項工程補助資金),如:廁所革命補助資金,村內戶外公益性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資金及財政獎補資金,新農村建設補助資金;社會捐贈資金,如收到的疫情捐款捐物。
村集體經濟組織核算的側重點在于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資產、資源的經營、投資、處置等方面的收支。主要包括:經營性資產、資源的經營收益及其經營支出;集體資金投資收益;處置資產變現收入;開發建設及專項工程爭取的專項補助資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土地征占用補償收入;存款利息收入;專項試點資金、專項扶持資金及其形成資產的運營收入和支出等;為發展集體經濟組織而支付的各種辦公費用;稅金、管理人員工資;經營性支出;成員收益分配、社會救災、捐助支出等。
三、建立賬套和賬戶
按照1個村集體經濟組織1套賬套的原則,分別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新賬套。集體經濟組織要按照已注冊登記的集體經濟組織名稱,重制集體經濟組織公章,憑集體經濟組織公章、章程、法定代表人及會計、出納等私章,到當地銀行或信用社開設村集體經濟組織專門的存款賬戶,用于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核算和管理。
四、分賬、建新賬
按照經營性固定資產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賬套內核算,非經營公益性資產納入村委會賬套內核算的原則,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以及產生的投資收益,應全部劃歸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核算;負債類如債權債務、應付款按照資金用途對余額進行分割;對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按照資金來源及形成積累來源,據實分割。可分配資金按照來源和使用后結余情況,分別劃歸村委會或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分別管理繼續使用。
在33個會計科目中,現金、銀行存款、應收款、庫存物資、內部往來、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清理、在建工程、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及應付款、應付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一事一議資金、資本、公積公益金等科目,據實分割;短期投資、牲畜(禽)資產、林木資產、長期資產、長期投資這些科目余額,全部劃歸集體經濟組織;其他科目余額均為零。特殊情況:
(1)“一事一議資金”余額,可以分在村委會賬套,也可分賬村集體經濟組織賬套,按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建設項目的性質來劃分。如果建設項目的主要用途是村公益事業性質的,如籌資籌勞建村水泥路的,資金結余應該劃到村委會賬套內,如果籌資籌勞建設項目主要用途是為生產經營服務的,如建機電提灌站,則應劃到村集體經濟組織賬套內核算。
(2)對村日間照料中心資產,視作經營性資產,原來未納入賬內核算的,本次分賬要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賬套內核算。
(3)對原來沒有納入經營性固定資產核算范圍的經營性資產,如:山坪塘、田間生產用水泥便道、渠系等,要建立清單和臺賬,落實專門管理和養護人員,今后取得的經營性收益或資產處置收益,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賬套內。
(4)對村辦公室、村衛生室(國家全額撥款修建)、健身器材及設施、文化室及圖書等納入村委會賬套內固定資產核算,對賬外的公益性非經營性資產,如村道水泥路等,要建立明細臺賬,由村委會落實專人管護。
(5)對貧困村的產業扶持基金,根據四川省相關規定,在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可以將部分基金和貧困戶不愿意貸的結余資金部分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從這個方面來看,經營性性質明確,應該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賬套內核算。
(6)對光伏發電資產,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應納入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固定資產核算。
(7)對內部往來中,社員原雙提農業稅歷年欠款,納入集體經濟組織核算,其余納入村委會核算。
(8)對村集體經濟增收試點項目資金及其形成資產(包括產聯式合作項目國家財政投資資金及其形成的資產),全部納入集體經濟組織核算。
(9)對村集體經濟組織資源性資產,要分門別類建立好臺賬和清單,落實好管護人員,搞好開發利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在對外出租中,要簽訂書面租賃合同,明確各方權利義務,嚴防資產流失和毀損。
五、建立新賬
1. 原賬套賬務結轉。原賬套可以作為村委會賬套使用,在將部分科目余額或科目余額中部分余額結轉到村集體經濟組織新賬套中時,在摘要欄中寫“結轉村集體經濟組織”。如現金科目余額為1100元,其中應結轉到村集體經濟組織賬套的金額為500元,600元結轉到本賬套下年賬套的,則在本賬套年終結轉賬務時,在摘要欄中寫明:“500元結轉村集體經濟組織,600元結轉下年。”
2. 村委會新賬套啟用。在啟用新賬套后,應將上年科目余額結轉到本年度對應科目余額中。
3. 村集體經濟組織賬套啟用。在啟用新賬套后,應將原村委會賬套各科目年終余額結轉到本賬套中,在摘要欄寫明“原村委會轉來”字樣。
4. 搞好試算平衡和人工檢查。一是村委會新賬套科目余額要進行試算平衡和人工檢查,看錄入金額是否正確,錄入方向是否正確;二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新賬套科目余額試算平衡和人工檢查,看錄入金額是否正確,錄入方向是否正確;三是要將新村委會賬套和新村集體經濟組織賬套初始錄入后,對應科目余額匯總金額與原村委會賬套結轉前科目余額是否一致;四是各賬套總賬科目余額與相應明細科目余額合計數是否一致,登記方向是否一致。如有不一致,要查明原因,據實修正。
(作者單位:四川省射洪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