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街道)作為基層組織,其內部控制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鄉鎮(街道)的工作效率和社會效率。鄉鎮(街道)的內部控制是一項不斷推陳出新、任重而道遠的工作。當前,一些地方的鄉鎮(街道)的內部控制還比較薄弱,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及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內部控制的總體實施情況并不理想。
一、目前鄉鎮財政內部控制實施的現狀和問題
1. 鄉鎮主要負責人對內控工作認識不夠。內控規范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但很多單位負責人認為內部控制工作是財會人員和分管財務工作副職領導的事,缺乏對內部控制知識的基本了解,因此對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的認識不夠,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2. 單位的內控制度欠缺、不完善,執行不到位。有的單位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有的單位雖已建立了內控制度,但部分控制制度殘缺不全或有關內容缺乏合理性;更多的單位還是有章不循,將已訂立的制度“印在紙上,掛在墻上”,用以應付各種檢查和審計,而在執行上大打折扣。遇到具體問題時過分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制度名存實亡,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3. 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低,關鍵崗位設置不合理。很多單位由于人員少,經常出現職責不明確和職能交叉現象,特別是一些關鍵崗位之間沒有真正做到相互分離相互監督。有部分單位從事會計崗位的工作人員本身就沒有學過財務會計知識,或“半路出家”;有的單位缺乏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度,或單位會計人員對于其所處崗位的職責內容不詳,崗位職責制度執行不到位。
二、規范實施鄉鎮財政內部控制意見和建議
1. 組織培訓,強化鄉鎮主要領導的內控意識和內控責任。鄉鎮主要負責人在單位內部控制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是內控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必須強化對行政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在內部控制方面的培訓學習,使他們在了解把握內部控制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對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重要性認識,培養單位領導良好的內控意識,強化責任主體意識。
2. 盡快建立統一的、操作性強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信息系統。要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行為,達到內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還需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和操作管理系統來支持和保證。加緊制定出統一的內部控制操作管理系統,將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及內部控制流程嵌入到操作管理系統中,減少或消除各個內控環節的人為操縱因素,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逐步實現內控管理的自動控制。
3. 加強內部監督和自我評價。各行政事業單位要按要求設置內部監督部門或崗位,建立監督崗位職責,定期或不定期(每年至少一次)檢查內控制度及機制的建立和完成執行情況、內控關鍵崗位及人員設置情況等,及時發現本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建議。此外,單位負責人還要指定專門部門或專人負責本單位內控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形成自我評價報告,進一步促進單位內控工作目標的實現。
4. 加強外部監督。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應當明確分工,齊抓共管,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工作進行指導,定期或不定期對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有針對性地提出檢查意見和建議,并督促單位進行整改。會計管理工作部門應當結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考核工作,督促檢查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
(作者單位:湖南省汝城縣財政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