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山縣是第四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試點工作啟動以來,該縣采取試點先行、由點及面的工作推進方式,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在清產核資、成員確認、資產量化、組織設立、制度建設、市場建立、檔案管理七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同時,積極推動成果應用,壯大了集體經濟,促進了農業農村現代化。
主要成果
清產核資。2018年,武山縣按照清查核實、公示確認、建立臺賬、審核備案、匯總上報、錄入平臺6個步驟,全縣15個鄉鎮344個行政村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完成率100%。結合農村集體資產年度清查,查漏補缺、勘誤修正,進一步完善了清產核資數據,健全了資產管理臺賬,夯實了集體經濟發展基礎。共清查核實集體資產總額11.7億元,集體土地總面積241.72萬畝,實現了底清賬明、群眾認可。農村集體資產已由村民委員會規范移交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貨幣資金全部打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賬戶。
成員確認。堅持“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在摸清特殊人群的基礎上,因村因戶施策,做到“一村一策”,全面完成了成員身份認定,全縣確認初始成員39.90萬人,在完善摸底調查表和成員結果表的基礎上,建立了成員登記簿,為有效落實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提供了重要依據。
資產量化。依據清查核實的農村集體資產和確認的初始成員,對各村集體資產進行折股量化,共設置49.88萬股,其中成員股39.90萬股,占80%,集體股9.98萬股,占20%。
組織設立。全縣344個村全部設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完成了登記賦碼頒證、刻章開戶、頒發股權證和資產移交工作,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別法人主體地位,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組織、有載體,為鄉村組織振興增添了活力。
制度建設。在進一步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基礎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都建立健全了各項制度:農村集體資產年度清查和定期報告制度,登記制度,保管制度,經營使用制度,處置制度,清產核資財務處理、不良資產及債務核銷處置制度,權屬界定、價值評估、監督管理制度,政府撥款、減免稅費等形成資產的移交和折股量化制度,財務審計問題移交、定期通報和責任追究查處制度,財務管理、收益分配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健全了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機制,為堵上農村集體資產流失漏洞提供了制度保障。
市場建立。縣政府在政務大廳設置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場所,縣農業農村局采購軟硬件設備,建立了產權交易平臺,開通了鄉鎮、村端口,逐步建立了縣、鄉鎮、村三級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讓農村集體資產能交易、能投資、能增值。
檔案管理。村股份經濟合作對各個環節產生的所有資料,包括影像資料都認真收集,整理歸檔裝訂成冊,形成完整的檔案成果。所有過程資料全部錄入甘肅省農村集體產權管理系統。并將檔案掃描成電子檔案,采用紙質和電子兩種介質保管。
成果應用
鞏固提升產業扶貧成果,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鞏固提升產業扶貧成果,就是要堅持新發展理念,依托當地資源優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榆盤鎮依托河程村光伏扶貧產業基地,積極探索“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牧光互補”等鄉村生態振興發展模式,啟動建設榆盤光伏農業旅游觀光園,采取“大集中、小分散”和“光伏+中藥材+花卉”的建設模式,統籌規劃開發光伏產業園與水簾洞國家4A級大景區等旅游景點,精心打造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觀光帶,帶動更多農民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開發利用農村集體資產,確保資產保值增值。武山縣整合利用各類資金資源,大膽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城關鎮韓川村將54.8畝機動地入股到川鑫香果蔬專業合作社,建成大棚45座,發展蔬菜產業,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75萬元。
爭取承接實施農業項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自2019年以來,武山縣已爭取實施中央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39個共1950萬元,為全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樹立了典型。沿安鄉高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利用扶持資金成立了村辦企業(建筑公司),年盈利10萬元以上,帶動本村及周邊50余位村民就業,人均增收1.5萬元。全縣各有關部門的涉農項目也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傾斜,優先立項,開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優先安排扶持資金,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扎實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武山縣采取“村黨組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貧困群眾”的股份合作形式,大力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洛門鎮蓼陽村對2008年災后重建和易地搬遷后遺留的176處舊宅進行集中拆除,平整恢復土地97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照農村“三變”改革模式,建成了農家樂采摘休閑基地,2020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0萬多元,為農戶分紅6萬元以上。
積極參與農村社會治理,優化農村社會治理結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成立,形成了村黨組織、村委會、村監委會、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三委一社”的農村治理體系,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馬力鎮民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村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支持,農村發展與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山縣農業農村經濟服務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