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設立銜接過渡期,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做到扶上馬送一程,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如何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助推鄉村振興,是當前基層財政部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結合近期調研情況,筆者擬以某區為例,對當前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推進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困難和問題
1. 整合意識有待增強。由于財政涉農資金項目申報以部門為主,部門之間缺乏溝通,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尚存薄弱環節,容易形成部門分割、各自為政、相互不銜接、規劃不統一的狀況。有的項目設計各自為政,不夠科學,導致資金分散,影響資金效益;有的地方仍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有的建設項目進展滯后。
2. 本級可用財力較少。鄉村振興工作的資金需求量大,目前該區財力除主要用于“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之外,能用于支持鄉村振興工作的資金非常有限。
3. 非稅收入來源較少。由于該區是中心城區,沒有土地出讓收益和政府性基金收入,除本級財政投入外,可調劑用于鄉村振興的資金較少,該區支持鄉村振興工作的資金來源有待拓寬。
4. 涉農轉移支付較少。由于該區不是省管縣財政體制,難以享受農業大縣的諸多優惠政策。目前中央及省市級層面涉農項目資金共計36項,經過梳理,目前該區可用于統籌整合的涉農財政資金僅有14項,且項目資金額度較小,可統籌用于支持鄉村振興工作的項目資金相對不足。
二、對策措施
為進一步提高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效益,需加大力度,強化措施,著力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助推鄉村振興。
1. 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強與上級財政部門的對接和信息溝通,準確掌握相關政策和支持重點,科學編制和謀劃一批重點項目,爭取上級更多的資金支持。該區作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主城區之一,承擔著諸多改善民生的社會建設任務,各項基礎建設所需資金量大,區級可用財力有限,可以懇請市級加大對該區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在項目資金分配上給予適當傾斜,扶持該區解決鄉村產業振興工作資金不足的問題。爭取市級對該區一鄉兩鎮等重點區域的土地出讓收益予以全額返還,以扶持該區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2. 做好資金統籌工作。按照相關文件要求,涉農資金整合以縣市區為主,區政府是涉農資金整合的責任主體。應建立區級層面的涉農資金整合工作制度,在現有政策框架下,對預算編制、規劃、項目申報、資金分配等重大問題進行決策,使資金整合有實質性突破。加大實質性整合力度,統籌使用除保基本運轉、民生保障、應急救災、惠農補貼以外的財政涉農專項資金,進一步提高統籌整合的深度和質量。整合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等涉農項目資金,發揮專項資金“集中投放、連片建設、綜合示范”的統籌效應,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工作。
3. 加強統籌規劃設計。在各部門規劃基礎上,實行“多規合一”,高起點、高層次、科學合理制定區級農田水利建設和國土整治建設中長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以總體規劃引領水利、國土、農發、交通、農業等部門規劃實施。結合農村長遠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集中區域,重點投入,大規模建設的項目應體現國家投資政策優勢,提高項目質量,發揮項目效應。項目工程設計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尊重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習慣,廣泛聽取當地干部群眾的意見。因地制宜,科學設計,合理布局,優化方案,盡量避免項目工程建設與農時矛盾。著力提高群眾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增強項目設計的民主性和實效性。積極探索農田水利工程長效管護機制,明確工程管護責任主體。工程完工后,主管部門應將工程交由所屬村委會管理,跨村工程交由所屬鄉鎮管理。積極探索管理主體多元化,可交由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完善管護措施,落實管護費用,確保工程發揮長效作用。
4. 規范項目資金監管。建立競爭性分配機制,實現財政資金投入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加強績效管理,把鄉村產業發展領域的所有財政資金納入績效管理范疇,強化相關政策和支出項目預算的事前評估、事中監控、事后評價,將績效評價結果與下一年度資金安排掛鉤,增強正向激勵作用。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財政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