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橋區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西北部,轄11個街道、5個鎮,共有328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8.41億元,村均561.27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9.25億元、村均282.10萬元;年末總資產121.44億元,所有者權益95.76億元。針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存在的坐收坐支、以據抵現、不規范現金支付等頑疾,柯橋區在全區推行“去現金化”改革試點,實現集體收支管理透明高效。
一、村銀拓寬“一賬式”收款通道,實現收入數字化
(一)“一碼”掃描入賬。村級開通網上銀行“一碼通”業務,個人租賃集體資產資源的款項,在村級報賬員處通過“一碼通”手機支付碼,進行掃碼收款,直接存入村集體的銀行基本賬戶,收入實現數字化入賬。
(二)銀聯直接入賬。付款單位或個人通過銀行或網銀,將承包款、工程保證金等存入村級銀行基本存款賬戶;短信提醒至村級報賬員手機;憑信息提示或通過網銀存款查詢,村級開具收款收據并提交入賬。
(三)代收代辦入賬。所有村引入瑞豐銀行服務點。當前仍無法使用網銀的村,將現金交款通過服務點存入集體賬戶,打通現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二、政銀聯建“一站式”付款平臺,實現支出可視化
(一)搭建平臺,審核支付“一條龍”辦理。專題開發相應農村經營管理軟件,搭建村集體資金審核支付平臺。由村(居)端通過掃描儀、高拍儀等,將支出發票、合同等材料錄入系統;經鎮街道端審核批復后,數據直接對接銀行的銀企直連支付,“一站式”完成“審批+支付”。在鎮街道審核端口,安裝手機軟件作為“掌上審核”通道,軟件直接與審核支付平臺對接。在“一站式”平臺上,資金動向全過程留痕,從源頭上杜絕了虛報冒領、造假貪污等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
(二)分類實施,結算支付“三路徑”并行。小額村務日常支出采取村務卡報銷制,一般為書記、文書、報賬員各申辦一張個人銀聯信用卡。村務支出以村務卡刷卡支付后,經網上審核轉賬報銷;工程項目、大宗物資采購以及村內分紅福利、村民務工支出等資金支付,采取銀聯直付制,村報賬員通過網上轉賬實現支付;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困難慰問等特殊情況需使用現金的,采用特殊取現制,由村級填寫現金報銷審批單,經鎮街道審批同意后,以現金支票形式提取現金,結余現金2天內交存銀行。截至2020年8月20日,全區已完成農村集體資金線上審核支付18.3萬余筆,金額達5.07億元。
(三)梳理卡庫,往來賬戶“一卡式”結轉。各村建立健全往來賬戶銀聯卡號信息庫,方便村報賬員在申報付款時提取對方賬戶信息,快捷完成資金網上轉賬支付,大大減少了工作量,避免了手動錄入登記可能產生的失誤。村級內部資金往來的,按照村民意愿實行“一人一卡”或“一戶一卡”登記備存;村級外部資金往來的,按照“一商戶一卡號”的原則,建立健全往來賬戶銀聯信息庫。
三、全網開創“多層式”管控渠道,實現監督全程化
(一)報批前村內民主監督審核。村集體支出通過經手人、證明人、審批人簽字,最后經民主理財小組(村務監督小組)審核,完成村內審批。各村民主理財小組一般每周不少于一次開展集中民主理財活動,以便及時做好票據審核工作,更好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二)報批中鎮街道分級網上審批。村級報賬員將付款信息掃描錄入網上支付審核系統,根據支出金額大小,系統自動逐級提交審批,電腦或手機上均可登錄完成審批。5萬元以下的,由鎮街道代理會計審核;5萬元?20萬元的,另加鎮街道農經站長審核;20萬元以上的,再加鎮街道分管領導審核同意。將原本鎮街道的事后審核改為事前審核,杜絕了現金報賬漏洞。
(三)報批后村民多方公開監督。在村務公開欄、觸摸屏、電視屏公開的基礎上,新開辟“掌上公開”渠道。村民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下載柯橋區“財靈清”手機軟件,登錄“三資”公開系統。“三資”公開系統實行一村一用戶名,輸入各村公開的用戶名和密碼,即可查詢該村集體經濟財務收支及相關票據、合同等原始憑證。
四、“去現金化”改革助力基層治理效能提高
(一)極大提高了資金收付效率。改革后,村級報賬員不必再到銀行存款、取款,也不必再為資金使用到鎮街“三資”代理服務中心蓋章、審核;繳款單位和個人通過網上銀行、手機掃描“一碼通”就能完成轉賬;村集體給農戶的分紅款、福利費等款項,可從網上轉賬到村民賬戶。轉賬收付不僅效率高,而且可查詢、追溯、稽核,出錯后可及時更正。
(二)明顯強化了“三資”監督管理。改革后,審批前移,改先支付、后報銷為先審批、后支付,從源頭建立起了更加規范、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原來存在的一些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得到了解決,根治了坐收坐支等頑疾。
(三)有效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改革后,農村集體資金使用情況變得更加清晰明了,群眾對村居干部的信任度有效提升;同時,也倒逼村干部做事要公平公正,多為村民謀福利,促進形成村居干部清正、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的基層社會。
(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組織推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