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三資”管理問題事關農村換屆選舉的穩定大局。河北省玉田縣大安鎮在十二屆村“兩委”換屆選舉期間,先后開展了村級財務全面清理和審計,及時排查村“兩委”換屆工作中存在的財務風險隱患,對村集體經濟全流程“體檢診斷”,確保了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的順利開展,給廣大群眾交上了一本“明白賬”,讓群眾“明明白白選人”。
一、按時開展審計工作,為村“兩委”換屆保駕護航
村“兩委”換屆前,為達到連任干部管理清、離任干部交得清、財務人員算得清、給村民說得清的要求,按照縣農業農村局下發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審計文件要求,大安鎮成立了審計工作領導小組,重點對重大工程項目發包、捐贈資金和物資管理、財務公開等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高發領域進行全面審計。
大安鎮出資聘請第三方專業會計事務所,統一時間將各村現金會計集中到鎮經管站,對各村統一時點的現金及銀行存款進行實地盤點,對未入賬收支票據進行逐一登記核實,對收款收據、機動工票、用工登記簿、債權債務登記簿、資產資源登記簿等逐一核實查證;對2018年到審計之日所有賬簿票據進行全面審計核實,針對問題出具專業審計報告。審計歷時一個多月,主要發現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票據不合規,白條入賬;二是工程和土地發包未經民主議定程序;三是大額現金支付、坐收坐支、庫存現金超限額等。
審計結束后,大安鎮對審查出的問題進行匯總梳理,對相關問題進行全面整改,對離任“兩委”干部的經濟責任作出客觀評價,做到既揭露問題,也肯定成績。對票據不合規、白條入賬、大額現金支付問題,要求各村限期更換稅務發票,并備注說明,通過整改,補開大小金額稅務發票50多張,共計20余萬元。對工程和土地發包等未經民主議定程序問題,要求各村限期補齊相關手續,當時沒召開“兩委”會和村民代表會議的,及時補開會議,在會上說明原因,并補充會議紀要,通過整改,共補會議紀要30多份。對坐收坐支、庫存現金超限額問題,主要對相關村黨組織書記和會計進行批評教育,要求其上交書面檢查和保證書。
通過專項審計,提高了集體財務的透明度,形成了有效的監管機制,進一步提高了村干部經濟責任意識、廉潔自律意識和財經法紀意識,促進了農村基層的廉政建設。
二、嚴格換屆前“三資”管理,確保村“兩委”換屆平穩有序
加強換屆期間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是避免集體資產被少數人占用、防止村集體利益受到侵害的重要手段,可有效避免重要“三資”檔案遺失和集體資產流失、落選干部虛列欠款等變相侵占集體資金等情況的發生。
按縣農業農村局文件要求,做好換屆前“十清理”工作。將各村備用金全部存到銀行賬戶,選舉期間凍結所有村級賬戶。各村對照“十清理”要求,與上一屆村主要負責人簽訂承諾書,保證此前的所有收支賬目全部結清,以后出現的未結賬目原則上不予入賬,特殊情況需申請鎮政府批準。 同時在換屆前,按照規定程序,引導29個村經濟合作社全部轉為股份經濟合作社,確保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兩委”換屆同步進行,為集體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
三、加強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和隊伍機制建設,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一)加強會計隊伍建設。為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農村財會隊伍,大安鎮專門研究制定了會計換屆流程,定期開展會計選聘換屆工作。對學歷、電腦操作能力、年齡等綜合素質水平提出明確選聘標準,通過資格審查、考核初審、崗前培訓、資格考試、正式錄用等程序,選拔出一批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年輕化的農村財務管理人員。目前,新任會計學歷在高中以上的占比96.8%,22個村由“兩委”委員兼任會計,比上一屆增加了7個村。
(二)制定完善村級“三資”管理辦法和制度。大安鎮制定了多項相關辦法和制度,加強“三資”管理工作。一是制定了村級會計管理辦法,從現金管理、報賬審核、票據規范、財務公開、日??记诘榷鄠€方面,對會計實行百分制考核,對于私設小金庫、坐收坐支、不按時報賬等重點問題,實行一票否決制。鎮考核領導小組每年對各村的會計得分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根據評定結果確定各村會計的最后得分。村會計年度考核分為優秀、良好、較好、一般、不稱職五個等次,按等次享受實發總額160%~80%的工資。此外,大安鎮對考核為優秀檔次的給予3000元現金獎勵,對良好檔次的給予2000元現金獎勵,并頒發榮譽證書,大大激發了村會計的工作熱情和責任感,確保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運行高效安全。二是大安鎮根據縣《農村集體勞務用工管理的指導意見》,結合實際制定了村集體機動工管理辦法,規范了村級用工。村級用工每月月底公示,公示三天無異議后,填寫本月用工發放申請表,報鎮包片領導、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發放勞務費。三是制定了資產資源招投標管理辦法。凡計劃招投標的基建工程、資產資源發包項目,須由村“兩委”召開會議制定具體的招投標方案,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并報鎮招投標指導中心備案。嚴禁村干部私自出租、出售、發包集體資產資源。對弄虛作假、營私舞弊造成集體經濟重大損失的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單位:河北省玉田縣大安鎮經管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