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加強審計 促村財管理“四規范”
時間:2022-03-15 04:39:24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 孫新平 字號:【

  近年來,甘肅省靈臺縣從縣、鄉兩級經管站抽調農經人員,對問題較多的村進行了村級財務專項審計,通過以審代訓,提升了村級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規范了村級財務管理,實現了村級財務條據規范、審批規范、支付規范、記賬規范。

  一、開展清產核資,拓展審計內容,夯實農村審計基礎

  全縣對2017—2020年度的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清查。全面調查核實農村集體經營性、非經營性、資源性資產,摸清集體資產的存量、結構、分布和運用效益等情況。切實清理村級債權債務,為村干部離任審計提供科學翔實的數據支撐。全縣農村集體資產存量473867002.09元,清理債權41024672.19元,債務55329476.89元。將審計內容由原來的農民負擔專項審計和集體財務審計拓展到村干部離任審計、承包合同審計、群眾舉報審計、重點財務審計等,做到日常業務定期審、班子調整離職審、群眾舉報專項審、重點領域經常審。

  二、嚴格審計紀律,堅持審計原則,強化農村審計規范

  靈臺縣堅持把造就一支高素質有水平的農經隊伍作為提高審計質量、樹立審計權威的重點工作來抓,對審計人員提出政治素質硬、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扎實、聯系群眾緊密等要求。一是堅持“六審六查”。審財產物資,查賬物是否相符;審存款現金,查賬款是否相符;審各項收支,查規定是否符合;審集體積累,查去向是否清楚;審承包上交金,查合同是否兌現;審各項往來,查債權債務是否落實。二是把握重點環節。以客觀、公正、準確為基礎,對審計出的問題,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按有關政策規定和文件進行處理,把握好政策界限。為確保審計質量,對每個被審單位,堅持要求審計通知書、工作底稿、原始資料復印件、證明材料、審計報告、被審單位征求意見、審計結論、審計處理意見、審計建議書等資料規范完整。做到資料齊全、立卷歸檔、專柜保存。嚴格做到“四不”:落實審計賬簿不留死角,核查手續不留漏洞,定性是非不偏聽偏信,處理問題不留情面。

  三、推廣先進經驗,總結審計方法,明確農村審計標準

  一是推廣賽賬經驗,提高核算水平。各鄉鎮堅持每年召開農村財務賽賬會,對記賬規范、資料健全、審計程序規范的村級賬本進行集中觀摩交流,為全縣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標準化樹立典型。在2020年召開的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會上,從各鄉鎮曬出的賬簿中選評出優秀樣本進行宣傳,供參訓人員觀摩學習,達到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結合工作實踐,總結工作方法。在審計實踐中提煉總結出“四個結合”的審計方法。專業審計與民主監督相結合,將財務公開是否落實納入審計內容,幫助被審計單位搞好民主理財工作。審計監督與常規審查相結合,抓實鄉鎮審計監督責任,由鄉鎮負責組織村會計或者報賬員集中辦公審查,堅持按月集中記賬,檢查財務收支賬目是否合規合法。縣級審計與鄉村自查自審相結合,確保審計出實效。審計監督與業務輔導相結合,審計中堅持揭問題、促整改,及時指導幫助被審計單位糾正錯賬、梳理問題、健全制度,更好發揮審計職能作用。三是加強業務培訓,提升執業水平。市、縣兩級多次組織召開業務培訓班,加強農村審計政策、法律規章制度、財務會計理論和工作技術流程方面的培訓,鼓勵、組織審計人員參加審計職稱考試,不斷提高執業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素質硬、職業道德強的農村審計工作隊伍。

  四、加強制度建設,形成長效機制,提升農村審計實效

  靈臺縣結合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指導幫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農村集體資源資產臺賬建設、民主管理、財務公開、集體資源和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農村集體資源資產信息化監管、土地流轉7個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規程,為規范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利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防范整治農村集體資產和資源領域涉黑涉惡涉亂的問題和行為,建立周報表制度,將清理整治壟斷農村資源、侵占集體資產的問題作為重點工作。夯實財務管理基礎,全面推進落實“四議兩公開”,強化民主監督,建立集體資產資源監督管理制度,完善長效監管機制。

  五、及時通報問題,強化平臺運作,提高審計信息化水平

  為了健全完善農村集體資源資產信息化監管機制,靈臺縣在開通省、縣、鄉三級“甘肅省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工作系統的基礎上,加強對監管平臺的運行管理,連續兩年對全縣“三資”監管平臺賬套運作情況進行通報,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村組兩級賬套,做到能按時序要求定期記賬,為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提供了電子化信息數據保障。

  (作者單位:甘肅省靈臺縣農業經營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