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100余萬元是個什么概念?據統計,2020年黑龍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168元,4100余萬元相當于2500多位農村老百姓一整年的收入。”談起三年前啟動的農村集體“三資”領域虛假訴訟專項監督工作,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檢察院檢察長曲立新很是感慨。
一個村委會竟欠下上千萬外債?
讓拜泉縣檢察干警不曾想到的是,2019年的一次信訪接待,促成了拜泉縣農村集體“三資”虛假訴訟第一案,檢察干警順藤摸瓜,還挖出一個以拜泉縣愛農鄉國平村村委會為當事人的虛假訴訟窩案。
“我們響應政府政策,把地包了出去,可如今沒拿到承包費,地也要不回來,我們咋活啊!”來訪群眾反映道。前些年,拜泉縣政府引進北方畜牧公司,租賃國平村養殖土地養殖種豬,160萬元的租賃費用付給村委會后卻被法院凍結,源自此前國平村欠村民梁琳347萬元的民事執行案件。“一個村子能有多少業務,竟然有好幾百萬欠款?”上訪中村民的議論引起了拜泉縣檢察院檢察長孫太德的注意。不查不知道,在閱卷過程中發現,梁琳所主張的347萬余元借款糾紛缺乏有力的證據證明,國平村村委會并沒有向梁琳借款的記錄,在同一時期,村委會也沒有大額的支出,鄉政府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表示:“鄉政府并沒有收到347萬余元的債務審核材料。”
村支書個人債務豈能用集體資產填窟窿?
在證據面前,國平村村支書姜艷富“藏”不住了,他供認,347萬余元分為兩部分,其中172萬余元是在36萬元欠款的基礎上“利滾利”形成的高利貸。證據證實,這36萬元確實是村委會欠下的賬。至于剩下的175萬余元,則是為了湊數,捏造的虛假債務。
不僅如此,檢察干警們還順藤摸瓜,又發現了案外人李風(化名)執行異議一案——在法院應梁琳的申請對國平村財產進行查封時,李風拿著債權文書提出了執行異議。
李風案與梁琳案存在相似的疑點,且李風執行異議一案涉案金額竟然高達800余萬元,這顯然有違常理。經過調查證實,李風所持的《機動地承包合同》是姜艷富個人向李風高息借款603萬元后無力償還而來,與國平村無關。
最終,梁琳因犯虛假訴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姜艷富因犯職務侵占罪、詐騙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七年。參與虛假訴訟的其他村干部,也都受到了應有的刑罰制裁。
截至目前,齊齊哈爾市兩級檢察機關共監督農村集體“三資”領域虛假訴訟37件,涉及9個縣區11個鄉鎮16個村,為村集體挽回經濟損失4100余萬元,移送涉嫌違紀違法人員18人。
(來源:檢察日報)
觀點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檢察院檢察長曲立新
如果農民的“錢袋子”我們守不住、守不好,那我們常說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就無從體現,強化法律監督也就成了一種形式主義。
齊齊哈爾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張國軍
從制度上堵一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管理的漏洞,制發一份有分量的檢察建議給相關職能部門,這種未雨綢繆比起亡羊補牢顯然要更好些。
網友
對這樣侵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產的“蛀蟲”一定要嚴加處理,不能讓村集體“背了鍋”。鄉鎮相關部門在審計時還要嚴查村務公開落實不力,違規處理賬目,不進賬核算、違規入賬、重復入賬等問題,切實維護農村集體和農民群眾的利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