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鳳崗街道西霞村距城區8公里,全村有10個村民小組,435戶,1807人,勞動力980人,其中外出經營小吃勞動力686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積2742畝、林地面積24579畝。因大量勞動力外出,土地撂荒、林地經營不便、農房閑置等問題突出。面對這種現狀,西霞村積極通過多種途徑盤活土地經營權、林地經營權和農房使用權,實現了村集體、農民和經營主體的三方共贏。目前,全村失管的荒山(林地)、荒地(山垅田)都得到了開發利用,2020年村集體總資產比2019年增加了86.9萬元,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
一、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西霞村由于大量強壯勞動力外出經營沙縣小吃,導致大面積耕地撂荒,有的山壟田已長出大樹。前期通過區、鄉、村共同推動土地流轉,條件好、等級高的土地已有人流轉經營,但條件差、等級低的土地仍然存在流轉難、開發利用更難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西霞村積極引導村民將承包地流轉給村集體,由村集體將土地“肥”“瘦”搭配,統一整村對外出租。一是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將全村2742畝土地,劃分成兩個等級,一等土地1畝為1股,二等土地2畝為一股,共折算入股土地1625股,通過工商部門登記成立了“沙縣西霞盛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由于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登記注冊,農民稱之為“土地股份合作社”。二是土地統一流轉。土地股份合作社對全村土地進行規劃布局,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即水稻種植區、蔬菜種植區、水產養殖區、生態休閑區,通過統一對外招租,主要流轉給8個新型經營主體實行規模經營,并由土地股份合作社與經營主體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土地流轉期限在10年以上。三是統一收益分配。合作社遵循“操作簡便,過渡平穩,分紅保底,收入不減”的原則,實行兩次分配,即保底分配和按股分配。保底分配就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確保按土地入股租金(1股150公斤干谷)保底分紅;按股分配就是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轉土地的收入扣除保底分紅及運行等費用外的收益,提取10%公積金后按土地股份分紅。
二、組建林業股份公司
根據早期林權制度改革,70%山林(責任山)承包到了農戶。但隨著承包到戶機制的運行,各農戶林木面積小而碎、經營管理不便利、生產能力參差不齊等情況日益突出,林業生產潛力難以提升。西霞村以林業經營制度改革試點為契機,探索“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林業股份制改革。一是成立林業股份公司。2014年6月,經工商部門登記成立了沙縣(西霞)新園林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東為西霞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10個村民小組等11個單位成員。股份公司設理事會,理事成員為11個股東(代表),從理事成員中選舉執行董事、經理各1人,監事2人,執行董事為公司法人代表,公司經理負責公司日常事務。二是統一評估林木資產。以11個股東的林地使用權、森林或林木所有權評估價入股,作價759萬元為公司注冊資本金。11個股東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占30%股份,10個村民小組根據農戶實際承包責任山情況,占公司股份70%,其中占股份最高的村民小組為11%,占股份最低的為1%。三是統一經營管理。林業股份公司統一負責森林資源培育、采伐、收購、銷售等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公司統一聘用林業技術人員和財務人員,分別負責林業生產技術指導和財務核算監督。公司投入生產的資金按入股比例由11個股東出資。四是統一收益分配。股份公司每年的總利潤扣除30%造林基金和20%公司管理層人員獎金和公積金后,按股份分紅。各村民小組將分紅所得再分配給其成員(農戶)。
三、盤活農村閑置資產
隨著村民大量外出經營小吃、學生到城區上學,農民住宅、校舍、生產用房等大量閑置。西霞村大膽創新,探索農村閑置農房多渠道利用模式,吸引更多“新農人”和“農創客”返鄉下鄉創業,初步形成了農村閑置住宅盤活利用的有效形式和經營模式,取得了明顯進展。一是盤活閑置廠房,助力養殖戶延伸產業鏈。養殖戶林某養殖的山羊在當地市場深受歡迎,為幫助養殖戶延伸產業鏈,西霞村將原加工廠以1.5萬元/年的價格流轉給林某用于開設“老山羊餐廳”,以自養山羊開發出的系列菜品為主打,吸引城市游客到西霞村游玩、用餐,不僅讓養殖戶林某的經營收益增加了一倍,還帶動了西霞村的旅游人氣。二是盤活閑置倉庫,助力沙縣小吃產業發展。村民外出經營小吃習慣使用沙縣的小吃配料,“沙縣老酒”是其中一種。隨著外出經營小吃的農戶越來越多,“沙縣老酒”逐漸供不應求,但因用地制約,酒廠又無法在原址擴建。西霞村主動聯系酒廠,將原村倉庫流轉給酒廠用于擴大生產,不僅緩解了“沙縣老酒”供應緊張的問題,還為村集體每年增收2萬元。三是盤活閑置住房,助力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西霞村區位和人文優勢明顯,為發展鄉村旅游,動員10戶外出經營小吃的農戶,以每年1.26萬元的價格,將閑置的農房連片流轉給農旅發展公司使用20年,用以建設旅游民宿,有力推動了村莊旅游業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