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金城鎮堅持問題導向,針對集體經濟發展中的人才、資金、路徑、監管、動力等方面的問題,多措并舉、精準發力,逐一破解發展難題,穩步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2019年全鎮集體經濟總收入達4055.26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2807.13萬元),村均達 368.66萬元,村集體總收入連續5年增幅達8%以上。
一、調強班子,激發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組織活力”
一個集體經濟發達的村子,必定有一個強有力的班子、一個好的當家人,隊伍強了,落后村能變成先進村。金城鎮以村支“兩委”換屆為契機,著眼于選優配強農村干部隊伍,尤其是支部書記隊伍,把思路清、路子廣、辦法多,“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利用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凝心聚智作用,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近三年來全鎮共調整6個村的支部書記,現有的村書記年齡平均在45歲左右,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
二、創新舉措,增加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
(一)管活資金。近年來,隨著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村、組的賬面資金急劇增加,截至2019年11月底,金城鎮村級代管資金已達1.09億元,在保證村級集體資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金城鎮積極引導經濟強村嚴格按規范的流程把閑置資金出借到區、鎮兩級政府融資平臺,2019年底,各村以7%的年息出借8071.3萬元到政府融資平臺,僅此一項為村級帶來投資收益達565多萬元,村均增收達51萬元,真正把村級資金管活、用活。
(二)盤活資產。金城鎮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清產核資,對閑置的村級小學、合并村的辦公樓、集體廠房進行重點清理,對無償侵占村集體資產的單位和個人,勒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部清退,共清理了房屋面積14780平方米,經修繕后通過產權交易平臺公開對外發包,為村集體增收150萬元。
(三)激活資源。村集體根據本村實際,發展規模適度、生產穩定的集體統一經營項目。培豐村、前莊村、莊城村、后陽村的村干部集體參與生產經營項目,利用村集體土地和流轉土地搞規模經營,土地流轉面積達2100畝,通過獎罰機制,調動村干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這些村的經營項目年凈收益都在50萬元以上。
(四)異地置業。在村級建設用地緊張的條件下,金城鎮發動交通不占優勢和無建設用地的村異地置業,后陽村、聯豐村、沈瀆村在元巷小區購置店面平方米出租,促進村級增收達萬元。在區位條件較好、投資回報率較高的工業集中區,統籌建設或購置標準廠房。2018年金城鎮各村在工業集中區新建標廠房達到76037.56平方米,村級增收達303.57萬元。
三、村企結對,巧借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外部助力”
“萬企幫萬村”系列行動開展以來,金城鎮積極在政策支持、資金投入、結對幫扶上下功夫,著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起步難、經營難、組織難的問題,圍繞產業、就業、消費等創建內容,積極引導企業與村莊自愿結對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建立部門和企業掛鉤聯系薄弱村和黨員結對幫扶機制,從發展規劃、人才培訓、資金支持等方面給予指導支持,形成政策、資金、技術等各類資源的疊加效應,促進村級集體經濟長期穩定增收。
村集體堅持農內挖潛、農外拓展“兩手抓”,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做足做好土地和產業文章,拓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同時深入實施土地綜合整治,盤活閑置農房、宅基地等資源,多措并舉喚醒農村“沉睡的資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培豐村自第五輪結對幫扶以來,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將原來廢棄的廠房改造成倉儲物業并對外租賃,目前已有4家單位租賃,每年的租金近70萬元,成為了培豐村最重要的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2019年,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從2017年不足10萬元增加到92萬元,實現村集體總收入33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截至目前,全鎮11個村與企業實現對接、村企結對幫扶項目11個,其中特色種植村2個、水產養殖村1個、家禽養殖村3個、鄉村旅游村1個,工業加工4個,資金投資總額達7315萬元,有力促進了村集體增收。
四、正向激勵,提升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創業動力”
(一)職位與與實績結合。金壇區組織開展了村黨組織和村黨組織書記“創先爭優,晉檔升級”活動,該做法既對村黨組織集體進行檔次考核,又對村黨組織書記個人進行等級評價,同時加大從村干部中公開選拔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鄉鎮班子成員力度,并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效明顯作為選拔的首要條件。金城鎮對村級各項考核排名靠前、成績突出的村書記,積極向區組織部推薦,近年來,金城鎮共有2名村書記被選拔擔任鎮領導干部,先后有5名村黨書記被錄用為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二)報酬與績效掛鉤。待遇上隨著農村形勢的變化,村級工作任務加重,難度加大,村干部完全成為“脫產”干部。工作任務與每月的工資待遇極不相稱,這一狀況,直接影響村干部隊伍穩定,影響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此,金城鎮政府經多方調研,建立村干部“基本報酬+績效考核+激勵獎勵”三級報酬待遇體系,將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方式規范寫入集體經濟組織章程,激發干部發展熱情。開展評先定級工作,將集體經濟發展指標作為村黨組織評先定級重要依據,星級黨組織的干部優先作為評優評先對象。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金城鎮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